◎ 藐视观众 藐视剧场 的经典之作
◎ 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 。
《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 。两个 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
◎彼得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代作家中,惟有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最亲近,最理解,最爱读。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 汉德克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战后欧洲最卓越的擅长叙事的作家和剧作家。
——《波士顿环球报》
《痛苦的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汉德克风格,以近乎挽歌式的深情描写和无所畏惧的正义良知,展现出一个不同于主流媒体的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既有文学上的探索和实验,也有政治领域的思考和立场,是全面了解汉德克的思想和风格的不可错过的作品。
【 内容简介】
《痛苦的中国人》收录了汉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说《痛苦的中国人》和三篇游记,即《梦想者告别第九王国》《多瑙河、萨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纳河冬日之行或给予塞尔维亚的正义》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补遗》。在《痛苦的中国人》中,作为一个出现在主人公梦境中的神秘的陌生人,“痛苦的中国人”一再成为主人公竭力克服内心痛苦的隐喻;三篇观察和游记则标志着汉德克一个新的创作时期,也体现了他面对欧洲剧烈的政治动荡所表现出的无所畏惧的正义良知。
【评论】
这是一部极具识别性的彼得•汉德克作品:包括场景、氛围、声音和张力,……那些不由自主地被小说、诗歌,奔放的想象力和富有思辨性的幻想所吸引的人们天生就是汉德克的读者。
——《出版人周刊》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 藐视观众 藐视剧场 的经典之作
◎ 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剧本集,由三部剧作组成,包括《自我控诉》《骂观众》和《卡斯帕》 。
《自我控诉》只有两个自我控诉者,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角色 。两个 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的人物从头到尾诉说着自己的冒犯行为,没有情景,没有对话,只有声音的交替变化。
《骂观众》全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没有戏剧性的人物、事件和对话,只有四个无名无姓的说话者在没有布景和幕布的舞台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从头到尾演示着对传统戏剧的否定。读来令人如入刑室,如坐针毡,欲怒不生,欲走不能。
《卡斯帕》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现的是一个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学习说话。汉德克表达的是人学会了说话后,人如何为语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语言的奴隶,如何为语言所控制,而这“语言”又常常仅仅表达了传统的意识或统治者的意识而已,如今,正是这种语言已经驯化了人本身。
◎彼得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当代作家中,惟有他的作品,让我感到最亲近,最理解,最爱读。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 汉德克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战后欧洲最卓越的擅长叙事的作家和剧作家。
——《波士顿环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