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君"编著的书籍

走进宋画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

------------------------------------------------------------

【编辑推荐】

🌈1.一本随身携带的宋画艺术博物馆

❀❀五代十国到南宋,400年绝代文华之旅——作者首创将五代绘画列入,因为宋画迈入艺术的独立门槛,是从五代开始的。

❀❀近30位,文人画家生平故事,有评有传——涉及人物有黄筌、周文矩、顾闳中、董源、郭熙、范宽、李公麟、李煜、赵佶、米芾等。

❀❀近100幅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传世名画,沉浸式观画体验——所谈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宫中图》《写生珍禽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溪山行旅图》《潇湘图》《窠石平远图》《池塘秋晚图》《墨兰图》《晋文公复国图》《李白行吟图》《泼墨山人图》。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也有填补你知识空白点的。

🌈2.绘画史&思想史&文化史大融合的艺术通识书

❀❀有史、有料、有梗——《千里江山图》作者大猜想,赵佶就是希孟?!亡国之君李煜不仅是千古词帝,还是大画家、大书法家?苏轼画竹,其实有家族渊源?梗图《清明上河图》中为什么马少驴多?郭熙的画作被北宋三位皇帝弃若抹布,又奉若拱璧?

❀❀不同于一般艺术史书籍绘画作品的单一陈述,本书更专注画家的艺术人生与审美精神。挥别女性教化,《宫中图》有可能是第一幅女性“禁忌”画?一代简笔大家梁楷其实是追星族,用画笔奔赴与李白的灵魂之约。

🌈3.难以拒绝的装帧设计品质,书架上的颜值天花板

❀❀“世界最美的书”得主朱赢椿老师倾力打造,精致双封,外封全页0.141毫米金线烫金,细致入微,内封书脊包布印白,传统感与现代感交织。

------------------------------------------------------------------------------------------

【内容简介】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

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 10 世纪至 13 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

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 30 位名家、近 100 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讲述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的历史事件。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艺术史,这是一部思想、艺术、文化、美学、文学交织的更大的人文作品。

读过本书,或许你还会发现,去艺术中开拓文化的江山,是一个好去处。追求自由,构建独立人格,安顿自己,这是对中国文化和自我的一次美的救赎。

美,是引人向上的终极力量。

-------------------------------------------------------------

🌺 《走进宋画》作者李冬君,以思想史的研究惯性,展开了独具特色的宋画研究,无论是作品还是艺术家,都被作者放置在思想史的平台上进行分析。精美的画作和优美的文字,无形中带出思想者的高度,施施然展开于思想的天地,艺术品也成为思想的另一种形式。

全书唯美主义的设计风格,与行文之美交织,加上插图尽量多地使用宋画,全书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美感交响曲。如此美不胜收,令人爱不释手。

——孟宪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 《走进宋画》作者李冬君有充足的文史训练和审美历练,她洞悉王朝史观,倾心文化江山,对古国美物怀有天然的挚爱。她的笔下,始终有文明的剪影和思想的追光,让我们看到了五代十国及两宋画家的翰墨底色,观念与审美彼此映发,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你一定会读得很兴奋。

——周泽雄 作家、文学评论家

🌺 《走进宋画》真正的题眼不在“宋画”而在于“走进”,是一种心灵对于更大真理尺度的打开与开展,走进“文化中国”而非“王朝中国”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全书通篇让人沉浸在一种鲜活生命如何力克艰辛而创造精神硕果的艺术家“个人史诗”的性灵之流中,我们会把这样一种对于受众而言消弭主客二元对峙的心智交互模式及其知识传递方式称作“美育”。于是,《走进宋画》的跨学科首先跨越的便是从艺术史学到美育,进而勉力在其中隐秘地揭示历史与心灵更深的禀赋。

——李春光 清华大学社会美育研究所学术委员

文化的江山05

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中国与世界相遇。

在这段时期里,皇帝不仅仅是帝王,还是思想者,秦始皇用王权统一地上的九州,还用神权和君道同体的思想统一天、地、人,实现天人合一,使文化中国与王朝中国结合,为后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在东西方遥遥相望,都在寻找对方。汉人击败匈奴,打通西域,汉文化将萌芽于良渚文化的玉帛功夫发扬光大,不仅控制了自夏、商、周三代以来的玉石之路,还拓展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丝绸之路,汉代人用行动兑现了古代关于昆仑山的想象,在西域化干戈为玉帛,西域中国化,东方希腊化,中国成为走向世界历史的国度。

----------------

【编辑推荐】

1.《人民日报》海外版推荐,一套建立文化自信的文化中国读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力荐《文化的江山》系列。

“文化自信”不是空喊口号,根本上是建立在对“文化中国”的理解和认同上,还没有一部作品像《文化的江山》这样如此系统和鲜活地挖掘出文化中国的巨大价值的,这是全球化时代,世界在重新定义中国,中国如何面对世界时,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研读的文化中国读本。

2.站在文化的角度理解中国历史:

从文化角度出发看历史,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带来新鲜的视角和可能。历来写史,多以王朝为本位,以宫廷政治和帝王权谋为主线,被王朝史观牵引进王朝中国的历史。王朝中国不过历史表象,文化的江山才是历史的本体。摆脱二十五史里的王朝中国,重读中国历史,发现一座丰富的文化的江山。

3.以全球史观解读中国历史:

在汉代,中国和西方、和世界相遇,而西域正是中西方文化汇聚的中心。作者将圆心放在西域,向西,看希腊化的丝路花雨,向东,看中国化的西域,观察中西方两大文化潮流如何交织并互相影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什么位置。

4.王朝历史的更替,也是思想和文化的变革:

以往的中国史图书在书写秦汉历史时,大多注重王朝政治的更迭。本书透过王朝历史,从思想和文化的根部探究推动王朝更替的原因,从外儒内法到黄老之学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思想变革是如何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的。

5.思想者的见解:

作者刘刚和李冬君夫妇都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专攻思想史,思想史家的背景和训练,让他们的表达不拘泥于成见,不局限于考据,重视贯通式的哲学思辨,善于独立思考带来的新鲜见解,《文化的江山》系列不是为了普及一般知识,而是充满真知灼见。

6.诗性的文笔,戏剧化的冲突,充分还原历史场景,感受历史人物的悲喜与灵性。

作者写作文笔受王国维影响较大,推崇《人间词话》的诗性表达,因此本系列诗性和审美的写作技巧贯穿始终;不用成语,不用晦涩的理论,专注于历史现场和原始文本解读;古典白话,回归本土性的汉语写作。

【赞誉推荐】

重读中国历史,就是以文化个体性对中国历史进行价值重估和本体重建。

——刘泽华(1935-2018),历史学家

历史是民族和国家的支柱与灵魂,不能有丝毫失忆。祈望国人重读中国历史。

——来新夏(1923-2014),历史学家

王朝总是短暂和灰色的,而文化则永恒而常青。超越王朝视角,把中国历史放到江山中,以诗性之眼,去品读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文化的江山》这套书的立意与全球文明史视野都值得点赞。而其大胆阐释,让人吃了一惊又一惊,却又不乏令人眼前一亮之处。捧读此书,不能不感叹作者的独到思维与优美文字相碰撞而产生的魔力。

——许宏,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

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开辟出五千年中华文化与历史研究的独特视野!着眼于文化的江山,就能够超越朝代更替,发现中华文明的另一番天地!概览先民衣食住行之需的诸项发明,纵论革故鼎新的深邃哲理,透视生产与生活要素的进化态势,才可以产生有分量的历史把握。

——王振耀,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中国有两部历史,一部以二十四史为代表,那是政治史、王朝史。一部是存在方式丰富的文化史。长期以来,文化总被忽略,一直在边缘状态存活。这不公平!试问,对于今日中国人而言,唐朝重要还是唐诗重要?于是,作者发愤要为中国文化鸣不平,一部散文诗般的大作就这样诞生了。全书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浪漫、诗性、审美的一面,结构富有思辨特色,行文大开大阖,文字灵动飞扬,感人肺腑。以诗话体写史,在学界是难得一见的创新突破,会获得热烈响应。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刚和李冬君的这套《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史诗,既是史又是诗。他俩诗意地栖居于历史,却让我强烈地感到现实,让我透过王朝的中国看到我们的文化中国,看到中国的文化的江山。文化的“江山”不是“化石”,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江”是流动的,“山”也是运动的,它们是那样的源远流长,让我们遥想各种未来。

——周实,《书屋》杂志原主编

《文化的江山》是一部关于文化中国的史诗。作者的个性、才思和当下少有的健全自信的史观在书中有酣畅的表达,不少史论可圈可点,关于历史和人格、人生气象的吟诵,融激情、清明的理性于一体,举重若轻。这是在我国家文明再造之严重时刻的历史启示录,既是向文明中国致敬,又是教化当代中国,对当代社会生活和知识生产机制的教训。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珍藏的书。

——余世存,学者、自由作家,《非常道》作者

半世纪来个人著史之壮举。史学功力深厚而不显山露水,史识冷峻超迈而多有精彩议论,行文似轻松随意而言必有据。亦诗亦论亦散文,有思有情有文采。不拉主义张大旗而自成一家,不引重言做帮衬而自有境界。

——单正平,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文学评论家

作者的思维是富于张力的,突破了一般史家拘谨内敛的心态,力求以自由的心态写自由的时代,许多解读令人耳目一新。

《文化的江山》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浪漫、诗性、审美的一面,结构富于特色,行文大开大合,特别是文字灵动飞扬,感人肺腑,因此是一部对国人,特别是对青少年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的力作。

——胡长明,《书屋》杂志执行主编

面向文化江山,王朝徒成阴影;求索个体意志,民族无复幻影。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历史长卷,诗史互证,思辩勃发。

——周泽雄,独立学者,自由作家,主要著作《知识分子的笔墨事功》

这部“文化的江山”系列,不是帝王的江山,而是我们每个普通中国人心中的江山,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江山,信仰的江山,文化的江山,牵动每个人乡愁的江山。

这套书不是对帝王的意义,而是普通人的意义。

我只希望学生读中国史,不论走到哪里,拥有中国心,做中国人。

——王洋, 上海市曹杨二中 校长

作者跟着中国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走,跟着江山美人走,行进于美烟丽云、智山仁水、礼门义路之间,为美丽文化而代言,浓笔书写了一个个思想者的名字,一座座文化的山,一片片诗的土地,一条条歌的河流,写出了一个文化的中国、思想的中国,一个具有书卷气的中国,一个具有丝玉气质、青铜体魄、虎虎生气的文化的中国。

——胡松涛,军旅作家

很羡慕这样琴瑟相合的作者伉俪,能够合作出如此佳作,读史角度颇为娴雅,是另一种重要的史学注脚。

——豆瓣读者

看到谈墨家思想,谈韩非和嬴政的思想、关系,真是通透精约。

——豆瓣读者

作者本来想到域外求存在,“乘槎浮于海”,但当他们从历史中选择了文化的江山后便放弃了原来的想法。感谢这对学术夫妇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种享受,一种期待。所以,这书很治愈啊。

——豆瓣读者

历史也可以如此诗意。

——豆瓣读者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