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羊道”系列是李娟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同生活、历经寒暑跋涉后,在几年时间内陆续写下的文字,共分三卷。这是第三卷,讲述的是在发生在深山夏牧场的故事。
在李娟笔下,这支也许是世界上仅存的、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的生存景观得以呈现。这是一种与大自然生死相依,充满了艰辛、苦难而又自有其尊严与乐趣的古老生活。李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些世界角落的人和事:“所有的文字都在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而我,我更感动于他们与世人相同的那部分。那些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忧虑与相同的希望。”
此书为李娟近两年开始写作并发表在《文汇报》笔会的专栏——“遥远的向日葵地”的最新文字结集。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内容简介】
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
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
哪怕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编辑推荐】
-- 旷野中乘风高唱,闪闪发光的游牧岁时记🌄 --
★ 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李娟成名作
★ 豆瓣9.0分,阿勒泰系列开篇
★ 毛不易、CCTV《读书》栏目等一致推荐,于适、蒋奇明主演系列改编剧集
★ 热销10年,焕新上市!作者悉心修订,新增自序
——“无论多么否定那样的自己,还是羡慕她。又年轻又弱的那个她。出于弱而滋长强大的渴望;出于弱而表现得反复无常、死性不改;出于弱,对世间万物似懂非懂似信非信——最后,在弱的荒野耕种出烂漫迷离的无尽花海。这是弱的魅力,也是年轻的魅力。”
★ 在不确切的生活里,找到安放自己的角落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坦荡明亮的文字,献给每一个弱小但无惧的灵魂,愿你抵达心中旷野,乘风高唱!
★精美典藏:收录17幅全彩阿勒泰摄影大片,全景呈现大美北疆风貌。外封采用覆膜工艺,呈现防水皮面质感,长久陪伴在文字里流浪的日夜。内封铺陈从昼到夜的悠长转场,广阔明亮。
★首刷赠送:李娟【小山寄语卡】🏔️——“我们都向往广阔的世界,我们都栖身小小的角落。”
--
◎梁文道:这是本世纪最后的散文。惊为天人。
◎王安忆:她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刘亮程: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在李娟那些居无定所的漂泊文字里,我读到了一种心灵的安顿,那种简陋生活中的内心丰饶。
◎毛不易:我很喜欢书里对自然风貌、大人孩子淳朴可爱的个性的描写。李娟老师纯真的笔调,使得笔下的风景令读者身临其境。
李娟的散文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原生态记录了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和感悟。全书文字明净,质地纯粹,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人情,充满了朴野清新的气息。十年前,作者在到处收集来的纸片上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写下她的生活和感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艺期刊。一些资深的编辑认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写出如此清新而有才华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将她挖掘出来,她的*部作品以《九篇雪》为名结集出版,人们才开始知道有个新疆女孩叫李娟。此后,她的散文在《南方周末》、《文汇报》陆续刊登,完全是天才的笔触,引起了文坛的震惊。人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受过完整高等教育、阅读范围主要限于金庸、琼瑶、一直生活在疆北荒野之地的女孩,能够写出如此清新、活泼、充满灵性和生命力的文字。她的作品和图书相继荣获年度华文*散文奖,入评年度十大好书,很有可能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散文经典之一。在本次全新插图修订版上市前,作者亲自对本书做了篇目和文字的修订润色工作,题写了新的序言,并将全书分为“上篇:记忆之中”和“下篇:角落之中”两个部分,使内容更为纯净和集中。同时,本书还插入了作者的好友——在北疆生活多年、对阿勒泰有着深厚感情的作家、摄影师康剑老师的精美的摄影作品,以飨读者。
晚春时节,扎克拜妈妈一家转场至紧傍森林的夏牧场冬库尔,把毡房驻扎在一处背靠白桦林,草嫩汁多,水源充沛的地方。此时,进入了一年中牧场上最喜悦热闹的时节,羊羔们长势喜人,牛奶产量猛增。宁静的时光中人们漫长地补眠、串门,出席琳琅满目的深夜舞会,在油光闪闪的草地豪情赛马,筹办华丽盛大的草原婚礼……
李娟以平和悠长的笔调,记录哈萨克牧民在幽静广阔的夏牧场的生活,原生态为我们呈现羊的命运以及围绕着羊的牧人的命运。
|“中国好书”“鲁迅文学奖”得主 李娟 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羊道》三部曲之第二部。(三部曲分别为:《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
|李娟长篇非虚构散文获奖之最
|荣获“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天山文艺奖”等
|真实纪录这世界正在失去的一种古老而虔诚、纯真的人间秩序
编辑推荐:
1. 遥远北疆大地上哈萨克族牧人们不断转场迁徙,逐水草而居,是为了“保护”,让大地得到休息和恢复。
2. 牧人们“正在消失的生活”,是当下茧足在狭小生活空间的人们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3. 李娟笔下不受束缚的幽默感,对此种生活方式的诚实描述,一下能戳中当下读者生活的痛点和笑点。
4. 此版本是李娟原汁原味、精心修订的版本,采用触感极佳的纯质纸印刷,是值得收藏的版本。
“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奖得主,李娟《记一忘三二》2020年全新修订版。作者替换增改几万字篇幅,并增加新序。
《记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十余年来的随笔结集。三十余篇以“记”为题的文字轻松随性,从亲情、友情、爱情,工作、生活、兴趣乃至梦境等诸多侧面,记录了李娟的心路日常——与母亲相依为命也闹过“分居”,定居于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颠沛流离,少年时曾遭受的暴力与得到的关爱,等等,随着成长反而愈益清晰。种种文字率性而作,平实诙谐,同时又有掩盖不住的温暖和诗意,组成一幕幕“含泪的微笑”,连缀起时间流逝中的琐碎日常。
0℃,标准大气压下,冰与水在这里碰撞,万物在这里保持新鲜,生命和秘密从此刻开始坚韧生长。
38℃,我们在微微发热的体温里坠入人海,感受无处不在的人间欢愉,感受亲情爱情的拉扯温柔。
86℃,珠峰峰顶,水已沸腾,张扬着的远游的心却突然回望平原上的故乡。
100℃,溪流也升华 为气体,习以为常的事情开始悄悄发生改变……
20位中国当代女作家写下她们生命中20个有温度的故事,以“她”之笔观照时代,见证女性在各自的世界奔走起舞。
或寒意凛冽,或炙热燃烧——
故事内外的她们,从未妥协,在不同的沸点散发生命的热度。
【编辑推荐】
★全览女性散文20年创作风貌,老中青三代写作者携代表作集结于此,每一篇均有独特的风格魅力。
★以温度重新定义母题,紧扣女性意识甄选佳作,听见“她声音”,看见“她力量”。
★涵盖内容多元,从亲情救赎到爱情热望,从孤身奋斗到灵魂相碰,从青春迷惘到耄耋回忆,从远游际遇到打开自己……一部诚实的女性生活图鉴。
★编者张莉书写阅读导语,从专业视角洞悉女性主义散文的写作变化与价值突破。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文坛清新之风,阿勒泰的精灵
李娟首部长篇纪实散文力作
四个月、零距离、全程记述哈萨克民族冬牧场的点点滴滴!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李娟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