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希利·浦洛基"编著的书籍

愚蠢的核弹

★世界距离核战争最近那一刻

一场“不知己不知彼”的荒诞博弈★

★挑战传统叙事,三国视角重构古巴导弹危机本质★

————————

【编辑推荐】

★挑战传统美国式叙事,从美、苏、古三国视角还原古巴导弹危机现场

★深入领导人物内心,揭露危机决策荒诞、愚蠢的本质

★从大量中下层军官的视野,重现十三天危机的混乱过程

★数十位历史名家联袂推荐的冷战史、国际关系史杰作

★文笔绝佳的非虚构写作

————————

【内容简介】

本书挑战了古巴导弹危机的传统叙事,凭借白宫新解密录音、苏联克格勃档案,以及军方报告和大量当事人的回忆,沙希利·浦洛基教授扩展了旧有的叙事框架,纳入赫鲁晓夫、卡斯特罗等关键参与者的视角,勾画出这场危机的完整画面;深入关键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决策反复变化背后的惊心与焦灼;更透过普通官兵的眼睛,从下层视角观察危机的历史,在无数个不起眼的细节中,追问危机得以解除的真正原因。

相比于为避免战争所做的正确决定,出于误解和恐惧而犯下的无数荒诞、愚蠢的错误,才是值得今天借鉴的教训。

————————

【名家推荐】

无论是出于对世界曾处于核大战临界梦魇的余悸,还是对全球业已发生的其中六次核事故的再探与总结,浦洛基总是以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呼吁人们保有对核能的畏惧之心,为确保核安全而严阵以待。写于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的这一系列作品,不仅吸引着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也必将深深触动每一位关怀核能与人类未来的普通读者。

——陈波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和研究视域,在苏联档案文献的基础之上重新审视了古巴导弹危机,从一条主线(古巴导弹危机始末)和三个方面(美国、苏联和古巴)来展现冷战时期古巴导弹危机的进程与影响,还分析了美苏两国领导人为避免大国矛盾加剧和核战争爆发所做出的努力。本书让我们意识到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对了解如今美苏关系、世界格局和核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邓沛勇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副教授

当今时代,国际核安全环境变化导致人类面临的核安全困境有所加剧。核安全问题具有全球性、挑战性和持久性等特点,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浦洛基作品集借鉴了新的历史史料,以历史叙事的方式,从历史事件相关政府官员、普通参与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全新视角,结合政治、社会、文化背景,以微见著,重新审视了切尔诺贝利与古巴导弹危机等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影响的核安全问题,研究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等因素及其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制度、文化和世界观之间的交锋。浦洛基作品集的出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利于国际社会批判性地审视和反思核安全事故的历史经验教训,未雨绸缪,从而防止核安全领域悲剧事件的重演。

——姜振飞 浙江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好的历史学家需要像心思缜密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与案件有关的蛛丝马迹,不被表面假象所迷惑和误导,透过事件纷繁复杂的重重迷雾,找到关键线索和证据,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最终揭开事件的真相或力求无限接近真相。好的历史学家还需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学家,对文字有很强的驾驭能力,语言生动流畅,严谨但不晦涩,能够把纷乱复杂的事件抽茧剥丝娓娓道来,让读者看得明白看得着迷。毫无疑问,浦洛基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好的历史学家,面对宏大的历史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他善于从历史档案积案盈箱之中发现重要的细微之处并挖掘出关键线索,如实还原并生动地向读者展现纷繁复杂和惊心动魄的历史过往。浦洛基的这套作品集值得中国读者认真阅读和收藏。

——李秀蛟 黑龙江大学乌克兰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浦洛基是讲故事的高手。他不但能找到珍贵的资料和档案,更懂得如何把材料组织得引人入胜。面对宏大的历史事件,浦洛基的笔往往对准其中的普通人,在人类命运的关键历史转折点,展示他们最真实的反应,比如核电站里按下按钮的操作员、古巴导弹危机中搞错情报的特工、空军基地里发生矛盾的美苏大兵等。浦洛基用他的作品,不断地提醒着我们,理解历史,不要忘了回到现场。

——罗振宇 得到创始人

浦洛基教授利用新近解密的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档案和古巴方面的相关文献,对古巴导弹危机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性认知:无论是美国还是苏联,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情报的缺失以及失去对一线部队的控制等原因,在分析对方的军事部署、地缘战略目标和意图方面,出现了许多严重误判和误解。因此,在这一场差一点导致人类重回石器时代的核战争危机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非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正确决策,而是双方对使用核武器的恐惧。

——宋永成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我们生活在核时代。和平与安全飘忽不定,战争与灾难如影随形。当一切被包装在技术外观之下时,就连丑恶和愚蠢也可以系上领带,招摇过市。或许我们无力改变世界的疯狂,无力阻止人类的贪婪,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为由容忍自己的蒙昧。我们能够做的,或许仅仅是从驳杂的信息中寻找真相,在矛盾着的真相中提炼事实,从而尽量避免与疯狂和丑恶同谋。

浦洛基作品集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可能性。这套充满细节的读本为我们打开了寻找真相、提炼事实的大门,它告诉我们,冷眼旁观并非总是意味着犬儒,拒绝遗忘也是人类的责任。

——孙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

浦洛基教授在国际学界声望很高,著述甚丰。他的系列著作视野广阔,有引人入胜的历史细节描述,也有厚重的思想文化铺垫,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今日乌克兰危机的来龙去脉。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的观点相对客观平衡,提供了有关苏联、俄罗斯、乌克兰的西方其他著作往往忽略的视角。

——王缉思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

【外媒评论】

杰作!一项巨大的学术成就,引人入胜,令人恐惧,肯定是有史以来关于古巴导弹危机和20世纪国际关系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华尔街日报》

故事非同寻常,浦洛基是一位出色的叙述者。这一叙述可能是我们可能得到的关于苏联方面的最权威的版本。

——《星期日泰晤士报》

浦洛基提供了新鲜而可怕的细节……读完这本令人警醒的著作,让人不禁想到今天国家之间的核对峙所带来的危险。

——《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部基于大量美国和苏联档案资料(包括克格勃机密文件)的巨著。浦洛基提供的视角揭露了冷战期间以及之后助长危险核力量游戏的不正当动机。

——《新共和》

浦洛基从苏联的视角,以扣人心弦的细节娓娓道来,使这本书成为一部权威的历史。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他所描绘的主要决策者完全没有了解他们同行的想法……他通过这部杰作敲响了警钟。

——《经济学人》

这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主题的最权威、最巧妙的著作。书中有大量来自俄罗斯最新解密的资料,包括研究人员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克格勃档案……扣人心弦。

——《金融时报》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近60年后,多部开创性苏联史著作的作者沙希利·浦洛基再次利用新公布的克格勃档案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以扣人心弦的细节,向我们展示了美国和苏联距离世界末日有多近。在核技术仍在扩散的今天,本书提醒我们仍然面临着危险。

——安妮·阿普尔鲍姆(《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

如果您认为古巴导弹危机的故事已经被讲得太多,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那么请再想一想!浦洛基利用保存在乌克兰档案中的克格勃文件和苏联军事回忆录,以及美国文件和古巴材料,几乎逐小时地叙述了克里姆林宫和白宫的错误——这些错误几乎引发了核战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令人不安的教训。

——威廉·陶布曼(《戈尔巴乔夫》作者)

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出色概述。沙希利·浦洛基挖掘了未曾开发的苏联档案,对这场危机,以及肯尼迪和尼赫鲁晓夫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这是一本令人激动的读物,它证明了浦洛基令人警醒的结论:下一次我们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了。

——迈克尔·多布斯(《午夜将至》作者)

描绘了一幅更加清晰的幕后阴谋、动机、政治和判断失误的图景,这些因素几乎导致了一场核浩劫。浦洛基用冷静而平易近人的叙述将这一切娓娓道来,让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部悬疑惊悚小说。对于任何对冷战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书单》星级评论

这部重要而引人入胜的作品表明,必须从全球视角来讲述古巴导弹危机的全部故事。

——《图书馆杂志》星级评论

切尔诺贝利

☆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及其政治影响的权威史学作品,兼具史学家的历史洞见和文学家的叙事笔触。

☆非虚构写作标杆奖项贝利·吉福德奖2018年获奖作品,俄罗斯题材标杆奖项普希金图书奖2019年获奖作品。

☆《经济学人》《纽约书评周刊》《伦敦书评周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 《泰晤士报》《卫报》等顶级媒体力荐,售出十国版权。

☆《大国的崩溃》作者,东欧史顶尖学者、哈佛大学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新作。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齐推荐。

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事件是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成为意义复杂的全球性文化符号。然而无数虚构、非虚构作品对这一灾难的哀悼和演绎——即便是2019年的HBO历史神剧——都未能还原这一事件的复杂真相。

哈佛大学乌克兰史讲席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切尔诺贝利:一部悲剧史》一书中,利用新近公开的政府档案结合大量目击者的访谈素材,详尽而富有条理地叙述了切尔诺贝利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后续,及其对人类与自然、对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全书涉及400多个人物,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平民百姓,所有被卷入这场核灾难的各色人等都被描述,所有响亮和微弱的声音均被记录,所有模糊和片面的认识都被厘清……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英雄主义故事,也是我们迫近真相的一次智性探险。

毒枪手

★ “我们这个时代zui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

★ “当今研究俄罗斯和冷战历史zui杰出的专家”、东欧历史学术权威

★ 《大国的崩溃》《欧洲之门》《切尔诺贝利》作者浦洛基

★ 利用中央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文件、德国和波兰的相关档案、克格勃官员的访谈和回忆录等

★ 生动呈现“史上zui精彩的间谍故事”

【内容简介】

1961年8月,在柏林墙即将开建的几个小时前,一位名叫斯塔申斯基的克格勃间谍叛逃至西方。冷战期间轰动一时的间谍案由此引爆。历史学家沙希利·浦洛基利用斯塔申斯基受审时的证词、中央情报局的最新解密文件、德国和波兰的相关档案、克格勃官员的访谈和回忆录,以及自己走访所搜集的资料,用学术的眼光抽丝剥茧地寻找间谍案的真相,生动再现冷战时期间谍活动的秘密世界,亦揭示了东西方阵营间的复杂博弈关系。

【本书获誉】

高潮迭起,让人沉迷的阅读体验。

——《旁观者报》(Spectator)

让人想起经典的间谍惊悚片。当今研究俄罗斯和冷战历史zui杰出的专家浦洛基,用如椽之笔讲述了苏联间谍斯塔申斯基以及冷战时期zui轰动一时的暗杀事件,简直比虚构的小说还离奇。

——安妮·阿普尔鲍姆(Anne Applebaum),《古拉格:一部历史》

在浦洛基的这部作品中,斯大林的杀手们跟踪政敌,花样百出,却是在执行国家政策,读来让人欲罢不能。

——《华盛顿时报》(Washington Times)

浦洛基饶有趣味地详述了斯塔申斯基的谍报生涯……这是一出经过潜心研究、令观者心惊胆战的间谍大戏,将谍战大片的看点都囊括其中。

——《柯克斯书评》(Kirkus Reviews)

史上zui精彩的间谍故事。浦洛基这部还原冷战时期克格勃杀手的作品,读来引人入胜,仿佛一部惊悚大片。而这确是一部惊悚片,也因其考证确凿,所以字字千钧。

——迈克尔·史密斯(Michael Smith),《福利:拯救一万犹太人的间谍》

浦洛基是我们这个时代zui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他追踪着一个杀人犯的足迹,而这本引人入胜的作品就是他此举结出的硕果。不论是学历史的学生,还是间谍惊悚片的爱好者,都会对《毒枪手》爱不释手。

——玛丽·伊莉斯·萨罗特(Mary Elise Sarotte),《倒塌:柏林墙的意外开启》

从柏林的深宵魅影到超级大国们为被俘民族争论不休的大局,都一一呈诸笔端,精彩!

——《泰晤士报》(The Times)

一段不同寻常的往事,讲述一位苏联特工在冷战高峰时期试图摆脱克格勃的专横摆布。浦洛基出色地捕捉到了苏联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紧张气氛……读来激动人心。

——罗杰·赫米斯顿(Roger Hermiston),《惊天叛徒:特工乔治·布莱克的秘密生活》

这是一幅扣人心弦的刺客画像,描绘了主人公从新手招募到执行任务直至叛逃国外的人生旅程。《毒枪手》挖掘出了冷战时期克格勃用喷射毒液的喷雾枪杀害乌克兰人的奇异往事。作者浦洛基在研究原始档案的基础上,讲述了一个细节翔实、发人深省的故事。书中苏联间谍在西欧活动的谍报技巧令读者目不暇接。

——彼得·芬恩(Peter Finn),《当图书成为武器:“日瓦戈事件”始末》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