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高考生提分的文言文备考书。1天考纲,9天断句、实词、虚词,15天归纳分析、翻译、写作,5天模拟训练。30天真题加模拟,方法加口诀,分题型突破重难点,一网打尽易错点,最后考前模拟题全复盘,文言文阅读考场拿高分!
对经典的古文文本的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学生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解题能力和写作水平!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高频地从经典的文言文中取材,2022年北京卷的作文题“学习今说”就是证明!田老师关于此作文题的范文也被收录在本书中。书后还贴心地附加了文言固定句式、文化常识汇编。
这是一本特别适合高中生自学、课外辅修、高考备考的文言文阅读提分书。
《手把手教你写出高分作文》是“大语文”卓越教师田雷写给高中学生的考场作文指导书。 全书从三篇考场高分范文切入,评析关键采分点。第一章从考场作文评分标准来分析高分作文的要点,并辅以对2021年高考作文题的解析和建议。后面两章分别拆解议论文的内容和表达技巧,指导读者写出高分议论文。最后还附录了高考作文热点、写作素材和田老师荐书。 本书结构完整,通俗易懂且系统全面,不仅有方法技巧的分享,还有各类范文示例、练习题,特别适合高中学生自学或课堂辅修。
精彩试读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 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2019年上海卷)
你想下,你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如何成文。
解读立意
2019 年上海卷作文题出自《耐人寻味的中国味》一文,是已故音乐评论家辛丰年先生的评论文章。辛丰年先生写道:“如果不是听了西方音乐,接触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可能自己也就不会对音乐的中国味发生兴趣,从此有意识地去‘寻味’。”
在这篇文章里,辛丰年先生对比了西方音乐、异域音调和富有中国味的音乐,详细阐述了传统名曲《听雨》《瓶花》《阳关三叠》 《二泉映月》等的中国味,通过音乐,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文中,辛丰年先生由衷地喜爱富有中国味的音乐,并由此也表达了其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信。
辛丰年先生的这篇评论,显然是在引导我们去探寻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大家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
明白了题目的出处和原文主旨,我们就可以轻松把握题目的审题立意了。
另外,题目要求中有一点要特别注意:“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可见,题目的立意不能局限于文化的认同与弘扬,还要兼顾在实践和比较中认识事物。
审题辨析
仔细阅读题目,抓住关键词句。针对本作文题,关键词有“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音乐的‘中国味’”“寻找‘中国味’”。这就给了我们理解题目的任务导向:通过与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的对比之后,挖掘和品味带有“中国味”的音乐,进而往上提升一层,深刻感受和寻找“中国味”的文化。
…………
依循这样的方法,写好这篇作文的思路就有了:
一是比较辨析。针对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音乐、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国音乐、文化的特点。当然,我们也不需要一味颂扬中华传统文化,故意矮化“不同国家的音乐”和“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如此,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二是吸收借鉴。“不同国家的音乐”,不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独特的特质。我们自信于“中国味”,也要把异域文化的优势看到眼里,这样以“拿来主义”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地丰富中国文化,只有不排斥借鉴和创新,这样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素材参考示例
1. 丰富的历史意义、文化内涵,赋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巨大魅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操守、道德力量根植人心。
对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新诠释,很好地呈现了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推动传统节日融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 2019 年 6 月 6 日《人民日报》
写作示例
赏天下千曲 晓中华之声
对音乐的演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格。世界文化之林,也正因为不同文化的参差多态而展现出多元的精彩。正如《周易》所言:“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赏得天下多元之音,方能追寻“中国味”之韵。
不接纳外界的事物,不是孤芳自赏,就是画地为牢。中国音乐固然雅致动听,可单凭同一音调而奏,无异于小天地里的自娱。只有看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乐于接受西方文明的流光溢彩,从而实现自我更新和发展,才能构造出独特且兼容并蓄的“中国味”文化。
试观清朝“闭关锁国”,把异己之物拒之门外,结果被所谓“异己”的洋枪、洋炮轰开了国门。清政府只想退而守一方天地,却丢了自己的国宝与土地。而今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之下,中国与海外各国你来我往,交流不同的见解,借鉴先进的技术,齐奏共享的乐章,因此有了现在的盛世景象。
析
此文作为考场文而言,做到了先“就事论事”再“由此及彼”,有条理,事例支撑都比较到位,在考场中已属难得。关键看作者用的博鳌亚洲论坛、进博会的两个材料,概述得很是简明扼要,又相当准确地支撑了该段观点“以一颗包容之心,博采外来文化之长”,体现了小作者不错的选材、裁剪的能力。
回应西化的“傲慢与偏见”,爬梳“八二宪法”如何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变革,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
王绍光、黄宗智、汪晖、苏力等多位学者一致推荐
【本书卖点】
1.王绍光、黄宗智、汪晖、苏力等多位学者一致推荐,“雅理中国”系列003号图书;
2.从宏大历史事件到特写镜头下的个体决断,呈现一幅多层次的立体的中国宪法史画卷。每一部宪法的背后,都有一篇史诗。本书点、线、面结合,既有大历史的跌宕书写,也有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打开了宪法研究必要的历史纵深;
3.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始终扎根在中国大地。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历史及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本书试图回答:“八二宪法”,作为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国家根本法,它在文本上确认并规定了什么,追根溯源,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宪法第一条所言称的根本制度,到底规定了什么?作为一部法律,“八二宪法”又是如何实施的?;
4.回应西化的“傲慢与偏见”。对西方的经验和理论,作者反对“接轨心态”,反对不加区别的拿来主义,中国宪法学者可以借用外来的概念工具去理解中国的理论和实际,有勇气、能力与想象力去探究我们自己的宪法;
5.一堂生动的“宪法课”。本书的宪法叙事并不枯燥,而是以历史和规范文本为基础,从具体的人、事出发,追根溯源,爬梳“八二宪法”如何容纳时代的大变革;并且,书中呈现的“宪法观”,有趣生动,引人深思,值得广大法学人士阅读。
【图书简介】
一部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宪法研究著作,探讨中国宪法制度如何展开。书中讨论的“宪法”,不是一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西方的普世理论,而是站在中国宪法(尤其是“八二宪法”)的自身实践基础上,展现中国宪法和制度的自身逻辑与发展道路。
全书辑集了作者2010年以来的9篇作品,记录下一位青年学者10年来的学术探索。作者有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基础之上,不仅探讨了中国宪法研究中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还通过批判性分析对比美国宪法,试图打破西方理论的普世神话和话语霸权,进一步提出立足于中国实际的研究方法。同时,围绕中国宪法的实际框架,具体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及其积极意义。
【名家推荐】
站在政治的高度,跳出法条谈宪制,这本书树立了一个典范。
——王绍光,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这是一本带有较浓厚的“历史感”和“真实感”的书。这里,“宪法”绝对不是个简单的文本或某种普世理论,而是一个形成和演变过程,其中包括历史人物的抉择和其历史情景,也包含政治和司法实际,更包含变与不变。在这样的视角下,宪法和宪法学成为一个变动中的、多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既有矛盾又有抱合,既有碎片也有整体。作者使用了生动的文字和实例,使得全书可读性较高。
——黄宗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荣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
如何发现中国问题,如何形成适合中国历史条件和时代变迁的概念、范畴、方法和理论,几乎是所有知识领域面临的挑战。不但需要反思简单的移植和搬用,而且需要对传统范畴和外来概念同时置于具体情境中加以审视,才能形成有说服力的理论。沿着苏力、强世功等对中国宪制的探索思路,田雷在中国政法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又一个富有生机的范例。
——汪晖,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不是关注概念层面的应然,而是从经验层面关注当代中国的一些宪法实践,田雷教授的研究非但拓展了宪法研究,也出色例证了社会科学的宪法研究进路。
——苏力,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编辑推荐】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中国宪法史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在以“八二宪法”为开端的改革阶段稳固下来,本书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探讨在改革开放的风云变幻中,宪法制度如何深刻地影响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和制度创新,揭示宪法在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上的演进。
本书装帧设计夹带“私货”,重庆为西南地区“法学重镇”,又和作者的求学、工作经历息息相关,故封面以重庆的摄影作品为主设计。摄影师是美国国家地理、星球研究员签约作者,其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国家地理》《这里是中国》。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专为高考生提分的文言文备考书。1天考纲,9天断句、实词、虚词,15天归纳分析、翻译、写作,5天模拟训练。30天真题加模拟,方法加口诀,分题型突破重难点,一网打尽易错点,最后考前模拟题全复盘,文言文阅读考场拿高分!
对经典的古文文本的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学生高考语文作文题的解题能力和写作水平!近年来,高考语文作文题高频地从经典的文言文中取材,2022年北京卷的作文题“学习今说”就是证明!田老师关于此作文题的范文也被收录在本书中。书后还贴心地附加了文言固定句式、文化常识汇编。
这是一本特别适合高中生自学、课外辅修、高考备考的文言文阅读提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