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作为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一共被使用了二十五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建安年代的中间点,也是汉末三国的转折点。
这一年,曹操在黄河边确立了对北方的统治,这一年;曹操因长江边的一场失败而失去了南方,赤壁的那把火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这一年之前,中国历史主要表现为东西对抗,这一年之后,则变成了南北较量;这一年之前,中国是四百年的治世太平,这一年之后,则是四百年的乱世纷纭;这一年之前,曹操一统在望,这一年之后,曹、刘、孙割据一方,三国鼎分的局面隐然成形。
为什么会这样?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什么?
本书以邺城、江夏、襄阳、许都、关中、长坂、柴桑、赤壁、江陵、合肥、建业、益州这十二个地点为时空节点,俯视三国时代中的这个转折之年,凝视曹操、刘备、孙权、马腾、刘表、刘璋等各方势力在这转折之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重新审视历史之流的波澜壮阔与百转千回。
这是一段通过聊天改变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史实。
本书通过对一场场聊天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曹操如何从能臣变成英雄,又如何从英雄变成奸雄,以及曹魏如何崛起又如何衰亡的过程。
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定格了曹操一生的命运;一句“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明确了曹操创业的路线;一句“规大河之南,以待其变”,扎下了曹魏事业的根基;一句“奉天子以令不臣”,再造了落寞的天子汉献帝;一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揭开了曹操深埋的心结;一句“宜修古建封五等”,使曹操找到了破壳而出的路径;一句“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暴露了曹丕无尽的贪欲;一句“宜召司马懿与相参”,使曹魏跌入了不复的劫难……
曹魏的兴盛衰亡恰与这一场场的聊天紧密相连——创业方向是聊出来的,人才队伍也是聊出来的,军事决策是聊出来的,改朝换代更是聊出来的,大权旁落还是聊出来的。聊天中,曹操聊出了真面目,荀彧聊出了真角色,郭嘉聊出了真本事,曹丕聊出了真性情。
那么,在这段纷繁的历史之中,这些关键性的聊天到底改变了什么,又如何有意无意间促成了改变?作者条分缕析,一一道来。
★“聊出来的三国”系列在对《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中的人物聊天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以时间为线,以聊天为点,还原了一段通过聊天改变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史实。《建安十三年》作者锋云诚意之作!
★本书通过对一场场聊天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刘备及其追随者们如何从幽州到徐州、从荆州到益州的曲折创业期,赤壁获胜后借失荆州、夷陵惨败、北伐南征的艰难守业期,以及蜀汉政权汉中失利、成都出降的无奈败业期。
★以历史对话为中心,既有明确的主题,又有深刻的分析;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深远的影响;既有原文节选,又有现代启示。让我们在倾听古人聊天的同时,又能与古人聊天,令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颠覆传统的历史叙写方式,亦庄亦谐的语言风格,轻松读三国。
本书通过对一场场聊天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剖析,全景式地展现了刘备及其追随者们如何从幽州到徐州、从荆州到益州的曲折创业期,赤壁获胜后借失荆州、夷陵惨败、北伐南征的艰难守业期,以及蜀汉政权汉中失利、成都出降的无奈败业期。
“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留下的聊天记录并不多,但几乎每一次聊天都意义非凡,都意味着一些变革的发生。与太史慈的一番对话,为何觉醒了当时的平原相?青梅煮酒畅饮间,刘皇叔为何惊慌失了态?“隆中对”是知名的,但为何又是致命的?刘琦求计诸葛亮,上楼抽梯为哪般?对于鲁肃“借荆州”的创新提法,孙权为何点头称是?取益州与守信义这一对矛盾,刘备如何由庞统的“权变”理论中找到解决之道?白帝托孤中暗藏着何种转折?《出师表》中埋藏着哪些精妙设计?对于魏延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计,为何诸葛亮的评价是“悬危”?为何与后主的一番对话后,大将军姜维竟然大气不敢出,自此常驻沓上?乐不思蜀中,又掩藏着刘禅这个亡国之君怎样的秘辛?
在这段纷繁的历史之中,每一段的聊天均含义深刻,影响至远,但这些聊天到底改变了什么,又如何有意无意间促成了改变?作者条分缕析,一一道来。
新史纪丛书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建安,作为汉献帝的第五个年号,一共被使用了二十五年。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是建安年代的中间点,也是汉末三国的转折点。
这一年,曹操在黄河边确立了对北方的统治,这一年;曹操因长江边的一场失败而失去了南方,赤壁的那把火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这一年之前,中国历史主要表现为东西对抗,这一年之后,则变成了南北较量;这一年之前,中国是四百年的治世太平,这一年之后,则是四百年的乱世纷纭;这一年之前,曹操一统在望,这一年之后,曹、刘、孙割据一方,三国鼎分的局面隐然成形。
为什么会这样?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什么?
本书以邺城、江夏、襄阳、许都、关中、长坂、柴桑、赤壁、江陵、合肥、建业、益州这十二个地点为时空节点,俯视三国时代中的这个转折之年,凝视曹操、刘备、孙权、马腾、刘表、刘璋等各方势力在这转折之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重新审视历史之流的波澜壮阔与百转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