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编著的书籍

我与父辈

◆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在我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奖项和盛誉都太轻了。

◆独家收录阎连科真挚长文《被我走丢了的家》,理解父辈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运。

◆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年度优 秀作品。

◆读完这本书,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一趟精神上的返乡之旅。

《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当成一种赎罪和忏悔,直到觉得自己又是那块土地的儿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远行。”

◆只有经历了灾难幻灭的人,经历了死亡般窒息的人,才能够正视乡村社会的深层隐语,阎连科把那些痛感统统压在自己的身上,去为一个民族背负黑色的棺椁并踩出一道道的墓志铭。

——鲁迅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郁

◆连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当代中国*有探索勇气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从不重复自己的写作经验,每一部都具有小说形式的探索性,开掘着新的令人喜悦的思想深度。

——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思和

◆阎连科有一种愣劲,强行穿过荒诞地带,有一种不妥协的精神。或许他本来就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的共工,他为什么就不能头触不周山呢?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阎连科以一种令人迷恋的崇高挑战叙事的极限,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们应当直面我们不敢直面的现实,记住我们可能已经忘却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 程德培

她们

★阎连科全新长篇散文,一部深刻书写女性命运的圆梦之作!

阎连科等待十年之后的圆梦之作,这一次他终于可以提起笔,将文字投向世代更迭中女人的命运。他说:“这部散文写了我家族中几乎所有的女性,包括我年轻时谈过的对象……”她们从凡俗中来,甘愿在尘埃里活好自己的一方世界。

★阎连科动情作序“十年的等待”,念念不忘的煎熬

写一本女性的散文,需要十年的等待,这是一种微笑的隐痛。他坦言女性的万千命运,苦乐哭笑永远值得被认真讲述。她们依照自己的性情在大地生长与消逝,平凡之中自有其动人之处。

★多重情感交织,探索女性一生中的温情与隐痛

相亲与恋爱、融洽与争吵、挣脱与命定,难以言明的隐秘心事,从文字的细处缓缓流出,呈现一场含蓄又动人的女性成长史。

★她们生而为艰,却以柔软抵抗世界的坚硬

尘世的生活深陷着每一个女性想要舞蹈的脚,不管命运如何颠沛,她们依然期冀未来、充盈欲望。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她们——女性,只有不丢失自尊、人格独立,灵魂才能始终站立、心灵也才有处存放。

《她们》是当代文学大家阎连科,十年圆梦之作!蓄力十年之后,他用呕心沥血的文字描绘了一方土地上不同女性的命运,窥见东方女性在上百年的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何过活,又是怎样变成了今天这般千姿百态的模样。

书中包含他的母辈:母亲、姑姑们,同辈:姐姐、嫂子们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与孙女辈相处的生活故事。从她们生命的延宕与变迁的岁月中,我们可以窥探到身为女性的她们,不得不面临的人生困境,以及身为女性的她们自身所独有的光辉。

女性被挟裹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开始了她们的人生和营生。车轮滚滚,人生如流……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