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伊始,沸腾的远古地球海洋中诞生了一个“词”,它携带自身的信息,自我复制,永不停歇。它让大海改变了颜色,让大地充满了绿意,让生命在地球上滋长,在蛮荒的世界上洒下文明的曙光。它就是基因,它塑造了生命,重塑了整个星球,也塑造了我们人类。
基因不仅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甚至对于我们的行为、性格、语言结构,乃至社会组织的构成都有着影响。我们的记忆、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甚至道德情操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它的影响与束缚。我们的成就、苦难、意识似乎都在为基因所左右。但是我们并不是基因的奴隶,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解,生命奥秘的面纱正在一步步为我们揭开。而本书将告诉你我们人类与基因间的故事。
【编辑推荐】
人类为什么不是雌雄同体?
为什么年轻女人都有纤细的腰身?
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
年轻就等于美丽吗?……
我们或许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两性困惑,但很少有人会把性和人性联系到一起。
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借用“红皇后假说”(美国古生物学家瓦伦于197 3年提出,其典故出自童话故事《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从进化角度破解了性的起源,探讨了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问题来理解《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红皇后效应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爱情(两性关系)是理性的吗?
进化生物学认为,所有的进步都是相对的。为了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生物不得不拼命进化,但敌人、对手也在不断进化,生物进化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样:不进即倒退,停滞等于灭亡。
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虽然地球上的人类拥有不同肤色、分属不同的种族、外表也千差万别,但我们拥有共同的特质(人性):开心了会笑、难受了会哭,会思考、会害怕、会吵架和撒谎等,即使与世隔绝“蛮人”也与现代人有着相同的笑容与悲伤的表情。而这一切都源于有性繁殖——“性”。人类通过性的基因传递保持了共同的特性,但又因为携带基因不同而拥有截然不同的外貌。如果不了解性的演变,便难以理解人性的进化。
爱情是理性的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爱情当然是感性的。真的是这样吗?但残酷的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经过反复衡量才做出的选择,就算水性杨花的女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献出自己的身体。生物的性选择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人类进化出两种性别,绝不是为了浪漫。无论男女,都在寻求自身生殖利益的最大化的途径,恋爱、结婚、生育后代等环节充满了博弈。而浪漫只是掩盖两性博弈策略的假象。了解了这些,回头再看看“女人拜金、男人重貌,富人偏爱男孩、穷人喜生女孩,男性更挑剔、女人更瘦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
在作者看来,所谓人性,其实就是两性博弈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个观点未必全面,却不失为理解人性的重要切入点。要想充分认识人性,本书将是不错的选择。
【内容简介】
进化生物学认为,进步是相对的,或许某种程度上是徒劳的。在《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中,爱丽丝和红皇后拼命向前奔跑,却仍停留在原地,因为周围的景观是和她们一起移动的。爱丽丝跑得越快,世界随之更新的速度也越快,她的进步就越小。
生物进化也是如此。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选取微生物、植物、昆虫、鱼类、鸟类以及人类等的案例,运用红皇后效应中的悖论,展示了基因竞争是如何导致性别产生的,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万物伊始,沸腾的远古地球海洋中诞生了一个“词”,它携带自身的信息,自我复制,永不停歇。它让大海改变了颜色,让大地充满了绿意,让生命在地球上滋长,在蛮荒的世界上洒下文明的曙光。它就是基因,它塑造了生命,重塑了整个星球,也塑造了我们人类。
基因不仅作用于我们的身体,甚至对于我们的行为、性格、语言结构,乃至社会组织的构成都有着影响。我们的记忆、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甚至道德情操都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它的影响与束缚。我们的成就、苦难、意识似乎都在为基因所左右。但是我们并不是基因的奴隶,随着人类基因组的破解,生命奥秘的面纱正在一步步为我们揭开。而本书将告诉你我们人类与基因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