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常使初学者不得其门而入。作者倡导“大历史”(macro-history),主张利用归纳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而前后连贯的纳领,然后在与欧美史比较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国过去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而为一个现代国家,影响到10亿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其情形不容许我们用寻常尺度衡量。
华语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撰写的历史小说
一个不稳定的年代,一座繁华的城市,一幅流传千年的画卷
当小说成了《清明上河图》,小说中的人
如画卷上的任一贩夫走卒般,也成为了大历史的角色……
--
史家黄仁宇撰写的历史小说,讲述北宋徽宗年间一名参与绘制《清明上河图》的画官徐承茵的故事。主人公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府)赶考,不料恰逢朝廷改制,废科举而办学校。徐承茵误入画学,在翰林学士张择端的带领下,参与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的绘制工作,又因此而结识了公主柔福,二人一见钟情,互诉衷情,然而这段情缘伴随着靖康之难的到来,已注定要成为一场残梦……
黄仁宇凭借自己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卓越的“大历史观”,用丝丝入扣的故事情节和精湛典雅的文字风格,为我们揭示了北宋末年那既繁华又动荡的历史往事,徽宗时代的人物如蔡京、童贯;史实如运送花石纲、党争遗风、靖康之难等,都纷纷粉墨登场;而作者则借主人公徐承茵的视角,在虚虚实实之间,描绘出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全景式历史长卷。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