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编著的书籍

甲马

【内容简介】

《甲马》是默音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甲马非马,是云南人用来祈福的木刻版画,对于谢晔一家而言,甲马也是“写给彼岸的无字信”。家族中,拥有“梦见”能力的人,能用“甲马”窥人过往,为困于现实的人疗伤。

十九岁的谢晔从云南来到上海上学,他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寻找生母。偶然间,他从大学教授苏怀殊的家庭合影中,看到了小爷爷的照片。教授与自己的家人有何关系?母亲为何抛弃家庭,一生下他就回到上海,从此了无音讯?当年的西南联大与景洪农场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父辈的命运?在甲马的帮助下,谢晔试着拼凑过去,找到它与现在的联系。而随着往事逐渐清晰,让他始料未及的家族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

【编辑推荐】

△△以云南特色的甲马为线索,展现了作者无尽的想象力。

甲马原为云南人用来祈福的木刻版画,每纸的名称和功用各不相同,具有祈福祝愿、辟邪消灾的功能。而在小说里,默音赋予甲马更加神奇的功能,能窥人过往,为其疗伤。默音巧妙地将民俗文化运用到小说中,赋予其奇幻的色彩。

△△非同寻常的“寻母”故事。

不同于一般“寻母故事”指向的亲情与血缘的羁绊,《甲马》更指向“自我认同”“与过去和解”等当代青年人关注的议题。

△△梦境与现实结合,过去与未来相融,打破线性叙事,延展了小说的空间。

小说展现了三代人的际遇浮沉,跨越了西南联大、景洪农场、千禧年之前的上海,而这些时间和地点的自由切换是通过甲马实现的。甲马就像时空穿梭的工具,让读者自由的在三个时空里转换,并更加深刻地感知:过去的事情并非没有痕迹,它会以各种形式改变我们,影响我们。

△△探讨了“天才”如何与自己的能力自处,我们能在多大程度影响他人的命运。

主人公谢晔一家是甲马传人,能凭借甲马窥人过往。而谢晔遇到的人也多多少少比常人敏锐。例如唐家恒能看到普通人身上的“气”,谢晔的生母傅丹萍能够敏锐地知道他人是否撒谎,盛瑶具有超绝的听力,能够听到很远地方的声音等等。但这些“本领”并不能让他们的人生开挂,甚至有时候会被自己的能力所困,或是让事情往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在选择是否要使用自己的“超能力”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幽微。

△△青年作家长篇代表作全新修订版。

新增附录“苏怀殊1941年的日记”,更好地了解人物背后的秘密。随书附赠六张甲马纸,感受甲马的魅力,开启你的魔幻之旅。

一字六十春

【编辑推荐】

◆ 豆瓣读书年度中国文学《甲马》作者、理想国宝珀文学奖长名单入围作家 默音长篇力作

◆ 默音“记忆三部曲”(《一字六十春》《甲马》《星在深渊中》)第一部,上海作协年度优秀长篇

路内、周嘉宁、徐则臣、郭玉洁、韩松、李伟长、项静赞誉的作家,用小说做舟楫,自由穿梭在时间之河;构建一个个“场”,将读者带往未知之境,寻找爱和恨的证物。(《一字六十春》 曾用名《姨婆的春夏秋冬》)

◆ 1941—2001 弄堂普通人的悲欢日常、死生契阔,浓郁上海情调的地域小说

千禧年前后的弄堂,有人下岗瞒着家人,有人辞掉稳定工作自谋出路,有人哭,有人困惑;日据时期的上海,特务、裁缝、投机者、越剧名角的故事轮番上演,没有人知道这段过去会如何牵涉后代……

非线性的时空里,容纳着爱恨、成长、记忆、家庭、城市变迁中人的各种欲望和烦恼。

“默音这支神来之笔,饱含灵气,直指人性,透过弥漫在上海里弄的烟火气,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大时代变迁。”——韩松(作家)

◆ 写作、翻译、编辑、绘画多面手 默音——长怀广阔视角,巧蕴灵秀之气

能写出这样故事的人,自己也是个女巫吧。对人与人之间每一点点幽微的心思与交错都这般明澄,她的眼珠必定异于常人。——越(豆瓣读者)

◆ 所谓命运,有时是人心最幽微不可测的一闪念。

-----------------------------------------------

【内容提要】

程勉是收养的孩子,老太太教他管自己叫姨婆。

作为姨婆身边唯一的亲人,程勉由懵懂孩童长成青年,

见证了若干和姨婆有关的不可思议事件——她会测字,能预言成真。

8岁那年,程勉在公园里迷路,惊惶之间看到姨婆的身影。她蹲下抓住他的肩,凝视他的脸。她看的似乎不是他,而是别的什么。

中考失败、发小死亡、工作的不如意、成功的渺茫、失恋、百无聊赖……如果不是遭遇过太多的巧合,程勉也不会信姨婆真有看到未来的能力。

记忆中那一幕攥住了程勉的心,他在回望中想到,如果是母亲丢了孩子,在找到他的那一刻会把他紧紧搂在怀里吧。而姨婆只是抓住他的肩。

小时候他想要父母,知道不可能便学会了压抑。

后来他想当画家,却不得不遭遇更多的限制。

人只要有希望就难免失望。只要有念想就会遭遇创痛。

所有的歧路都在一念之间生成又消失,人们说那叫命运。

-----------------------------------------------

默音这支神来之笔,饱含灵气,情思密织,细腻至微,柔中带刚,深入内心,直指人性,透过弥漫在上海里弄的烟火气,描绘了中国社会的大时代变迁,为我们认识人类这种特别有趣的生物,提供了血肉充沛而独一无二的范本。

——韩松(作家、译者)

非常喜欢默音笔下的上海,在上世纪和这世纪中间穿梭,熨帖,熟悉,温暖,残酷,还原我记忆中世纪末的城市模样。所有的人物都在她编织的命运里穿梭,这向来是默音的擅长。是微暗之火也好,是光明中的堕落也好,或许全都不过是上海马路上的一个转角。

——周嘉宁(作家、译者)

默音的作品多以奇幻为外衣,却直面现实的人情冷暖,她将我们身边的微小故事放置于历史的洪流中,看到个体在时代的车轮下的不同命运。默音,不是沉默的声音,而是在红尘喧嚣里静默思考之后,所发出的声音。默音,要用心去倾听。

——伍岭(《晶报·深港书评》编辑)

默音是一位非常重视小说故事性的作者,鲜少玩弄形式与技术,却能流畅、自然且高效地完成小说的核心任务:叙事。她善于将一些超现实的元素编织进现实主义情境的故事之中,悬念设置得当,常令读者不忍释卷。她还是一位热爱美食佳酿的生活家,一些富有情趣的生活细节、美食见闻也被生动点睛地融入了小说文本里。

——夏彬彬(《钟山》杂志编辑)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