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祖鲁战争史

该书初版于1880年

本书以祖鲁王国与纳塔尔殖民地的早期历史开篇,讲述了祖鲁国王夏卡的对外战争与军事制度,夏卡的弟弟丁冈篡位后的残酷统治及其与布尔人的冲突;接着概述了祖鲁人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和宗教,揭示了祖鲁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展现了祖鲁战争爆发前的时局;之后详述了祖鲁国王塞奇瓦约推行扩张政策导致与英国爆发战争、伊桑德尔瓦纳战役、洛克渡口保卫战、埃科韦战役、因耶赞战役、兹洛巴内山战役、坎布拉战役、因托姆贝大捷、吉恩赫洛沃战役、乌伦迪战役、塞奇瓦约被俘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剖析了生存空间、丛林法则与南部非洲文明的进程的辩证关系。

《民族报》:“祖鲁人与布尔人、英国人争夺南部非洲生存、发展空间的拉锯战。”

《每日快报》:“阿瑟·威尔莫特比较客观地叙述了祖鲁王国兴起、衰落、灭亡的历史。”

《每日电讯报》:“祖鲁王国的灭亡是大英帝国坚船利炮的必然结果。”

英国历史学家

《英国历史评论》特聘审稿人

牛津大学非洲史教授

阿瑟·威尔莫特代表作品

《民族报》

《每日快报》

《每日电讯报》

隆重推荐

大约17世纪中叶,两个不同的种族在南部非洲相遇。一个种族是从欧洲大陆中心迁移而来的卡菲尔人,另一个是来自欧洲最繁荣的文明国家的荷兰人。几乎与卡菲尔人来到大鱼河岸边同时,荷兰外科医生扬·范·里贝克也登上了桌湾海岸。扬·范·里贝克到桌湾海岸的目的是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出航和归航的船队设立一个“休整之所”。新殖民地的开拓缓慢、逐步地进行着,直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开拓者才真正地控制了卡菲尔,英国政府也拥有了好望角的统治权。不过,多种原因使荷兰移民的后代对英国殖民者的统治感到非常不满。1837年,一部分荷兰移民的后代迁入了纳塔尔东部,并与卡菲尔人中最勇敢、组织最良好的阿玛祖鲁部开始接触交往。阿玛祖鲁部最初是一个很小、受人轻视的部落。阿玛祖鲁人都是“烟草销售商”或者烟草贩子。19世纪初,阿玛祖鲁人开始在黑乌姆沃洛西河和白乌姆沃洛西河之间的地带贩卖烟草。经商尽管与他们的本质相反,但象征着他们的理想追求。因此,他们给自己的民族选取了一个他们所能选取的、最令人骄傲的名字—祖鲁,因为在卡菲尔语中“祖鲁人”意味着“神仙”或者“天上之人”。19世纪初,祖鲁人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乌茨卡”,即“夏卡”或“带来曙光之人”。后来,夏卡成了非洲南部的“成吉思汗”。他以自己的努力和获得的成功为祖鲁人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

夏卡从未临阵脱逃过,也从未遭遇失败。在谋杀了自己的叔叔并登上王位之后,夏卡便将原来充满小商小贩的国家缔造成了一个遍地勇士的国家夏卡极其重视军事训练,他的军队装备与古罗马士兵征服世界时使用的强大武器——短剑或者锋利的长矛——相同。夏卡命令每位士兵只能携带一件武器。因此,除非战死沙场,士兵们要么带着武器凯旋,要么作为懦夫被处死。士兵们尽管可以得到性欲的满足,但绝不会获准结婚,所以没有一个士兵能够享受到妻子的柔情蜜意及子女与家庭带来的天伦之乐。为建设一支不可战胜的军队,夏卡抛弃了祖鲁人一项最古老、最重要的仪式——割礼。他认为,无论多么神圣、重要的仪式,都没有比建设不可战胜的军队更神圣、更重要,因此一切都要为此让步。夏卡担任军队总指挥,同时统领一些较大部落的酋长。夏卡的军队按照不同年龄段编为三支部队:第一支部队由老兵组成,叫“阿马多达”;第二支部队由年轻人组成,叫“埃布托”;第三支部队由“埃兹布托”或“勤务兵”组成,经常吸纳一些败兵。每支部队至少有一千五百人,并由一位将军率领,每位将军麾下还有很多副将。全国各地都散布着驻扎军队的克拉尔,即由栅栏围起的军营。这种栅栏通常呈椭圆形,面积很大。夏卡检阅军队时,在他的克拉尔前的一片开阔的场地上,人们载歌载舞,同时举行骑士竞技,从而为士兵们助威,提振士气。一旦夏卡确定发动战争,其行事便会极其隐秘。与此同时,他派出密探小心侦察。他还让祭司或巫师念咒献祭,以确保战事顺利。夏卡会派出一位身着兽皮、面相凶恶的先锋来到士兵中间。先锋大声高喊道:“必胜!必胜!”此时,为了鼓舞士气,夏卡会发表一场鼓舞人心的演说。然后,将士们开始奔赴战场,奋勇杀敌,以身殉国。五万名精心组织、坚定刚毅的勇士,会毫不留情地杀死无数男女老少,甚至将家禽家畜屠戮殆尽。

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

《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是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查尔斯·哈丁·费尔斯的代表作品,系统地解读了斯图亚特王朝政治、宗教制度及对外战争与清教徒革命爆发的必然关系,奥利弗·克伦威尔在清教徒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期间扮演的重要角色,英格兰大内战中王党军与议会军之间的历次战役,斯图亚特王朝覆亡、查理一世被处死与清教徒统治在英格兰确立的现实逻辑,奥利弗·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时期英格兰的内政与外交,以及奥利弗·克伦威尔对英格兰国运、民族运走向的巨大影响。

皇家历史协会主席

美国考古协会会员

斯坦霍普奖得主

牛津大学现代史教授

查尔斯·哈丁·费尔斯代表作品

《每日电讯报》

《泰晤士报》

《纽约时报》

《华盛顿邮报》

客观评价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觉非

重磅推荐

《每日电讯报》:“查尔斯·哈丁·费尔斯教授在自己作品中无差别对待君主与臣民、王室与议会、王军与议会军,秉笔直书,客观陈述。正是因为这样,他的作品才更好地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泰晤士报》:“《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关于英格兰内战爆发的原因的论述,引起了争论,但这是个好事,它再次勾起了人们的记忆,让人们不要忘记民族的历史。”

《纽约时报》:“难能可贵的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对克伦威尔的历史贡献评价是比较客观的,没有陷入歌功颂德的俗套。”

《华盛顿邮报》:“查尔斯·哈丁·费尔斯教授很受美国学界的欢迎。他的新作《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在美国出版后,很快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觉非:“17世纪以来,在总数约四千种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中,查尔斯·哈丁·费尔斯的《奥利弗·克伦威尔与清教徒革命》被公认为是*好的一本。”

自任护国主后,奥利弗·克伦威尔曾经对一名议员说:“我出身绅士家庭,虽非名门,但也绝不是无名之辈。”在宗教改革时期,许多英格兰家族财富累增,声名鹊起。克伦威尔家族便是其中之一。这个家族的发家应归功于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作为亨利八世的首席大臣,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曾经一手摧毁了英格兰修道院的势力。1494年,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姐姐凯瑟琳·克伦威尔嫁给了普特尼富裕的酿酒商摩根·威廉姆斯。摩根·威廉姆斯的家族发家于格拉摩根郡。凯瑟琳·克伦威尔的长子理查德·克伦威尔随母姓,追随舅舅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进入亨利八世宫廷,协助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与难缠的英格兰教会人士周旋。由于与亨利八世的政务大臣有亲戚关系,理查德·克伦威尔一路财运亨通,获赐大量土地。1537年,理查德·克伦威尔获赐亨廷顿附近欣钦布鲁克的本笃会小修道院。1540年,富饶的拉姆西本笃会大修道院及附属的几个最有价值的庄园也被他收归名下。紧随财富而来的是无上的荣誉。1540年五朔节,亨利八世迎娶克莱沃的安妮。为庆祝这桩英格兰和德意志这两个新教国家的联姻,1540年5月1日,在威斯敏斯特举行了盛大的体育竞技大会。理查德·克伦威尔与其他五人一道,击败所有挑战者,获得冠军,捍卫了英格兰的荣誉。亨利八世对理查德·克伦威尔的精妙剑术极其赞赏,赏赐他一枚钻石戒指,并封他为骑士。

然而,仅仅过了六周,权势熏天的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的势力就一落千丈。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对宗教改革的推进速度已经远超亨利八世的预期,他帮亨利八世物色的新妻子克莱沃的安妮也受到憎恶。亨利八世抱怨道:“不管别人怎么说,她长得可不美。”亨利八世突然下令休妻。连同克莱沃的安妮一起被废的还有之前的治国政策和首席大臣。1540年6月10日,因叛国罪,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在会议厅被逮捕,并被送入伦敦塔a。人们说“他改革宗教的方式卑鄙无情,却又正确无私”,但亨利八世将这个改革践踏在地。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热衷于推进宗教改革。他一度放言,即使国王和整个王国都不赞同宗教改革,他也会凭一己之力剑指国王及任何反对者。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深信如果上天能多给他一两年时间,“所有事务都将在他精心设计的制度体系下运行,而不必取决于国王的好恶”。1540年7月28日,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被送上断头台。

当第一代埃塞克斯伯爵托马斯·克伦威尔被处死后,同情他的人很少,悼念他的人只有理查德·克伦威尔一人。据传,理查德·克伦威尔竟敢违逆上意,身着丧服出入宫廷。看在理查德·克伦威尔有孝心的分上,亨利八世宽恕了他。终其一生,理查德·克伦威尔深受亨利八世的宠信,先后被任命为枢密院绅士和伯克利城堡的治安官,获赐更多土地。1544年,理查德·克伦威尔去世。

该书初版于1900年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