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
这是目前为止,我认为中国第一个正视“性”这个问题的人。
12世纪,发祥于东北一隅的女真族迅速崛起,建立大金王朝,一度跃居东亚霸主地位。这个政权在极短时间内灭亡辽国,令西夏和高丽俯首称臣,使北宋蒙受“靖康之耻”。然而自1211年蒙古军队南下侵袭开始,二十多年间,金国接连丧师失地,抵抗运动中心被迫从中都先后迁到汴京、蔡州,最终在蒙古和南宋军队的夹攻中覆亡。
本书以蒙金战争期间几场重要的“围城战”为主线,还原了几场关键大型战役中双方军事布局和交战历程,揭秘了金国内部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政变、兵变及权力更迭,展现了中都、汴京等城市被蒙古军围困期间,金国军民的抵御策略,以及物资短缺、疫病来袭情境中的挣扎求存及心理状态。作者以通俗晓畅的笔法完整呈现了金王朝从组织抵御、负隅顽抗到君死国亡的全过程,金朝的治乱兴衰之缘由寓于叙事之中。
外部面临新兴势力的冲击,境内自然灾害频繁,而统治集团权力斗争导致人祸不断,君主又缺乏力挽狂澜的雄才大略……种种因素使得金国国势日益窘困,最终堕入绝境。金朝的亡国史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
编辑推荐:
◎完整呈现引人深思的金国衰亡史,细节还原惊心动魄的城池攻防战。
◎面对内忧外患,金国统治者作出哪些决策,导致国家从国运巅峰猛然跌落并迅速灭亡?
◎1232年汴京疫病爆发如何影响金国命运?
◎金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修筑的巨型防线“金界壕”(长城),为何未能抵挡蒙古军队长驱直入?
◎围攻大型城池为何堪称古代的“高科技”战争?
◎以骑兵见长的蒙古军队为何能攻取高沟深垒的坚城?
◎金国统治集团不断迁都,是战略失误还是正确决定?
◎对于决策者:
体会决策失误是怎样导致个人、组织陷入危机的,思考如何避免作出错误抉择。
◎对于历史迷:
了解金朝盛极一时但迅速衰亡的过程,从中洞悉历史上众多强权的兴衰之道。
◎对于军事迷:
从蒙古骑兵与金国武士的交锋,感受古代城池攻防战中勇气、智慧与技艺的对决。
名家推荐:
生动而真实,宏大又精细,一部兼具军事史、政治史和文化史品质的好书,不仅再现13世纪的烽火刀兵,也给出了层次丰富的历史解释。细节描摹都有史料支撑,堪比专业论著,对历史人物个体命运的关注则感情深蕴,不输文学作品。佳作难得,欢喜推荐。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展现了一个王朝拼命挣扎直至覆亡的过程,更写出了时代巨变之下千万人的悲惨命运。
——张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书描绘了铁与火、血与泪的战争画卷。
——党宝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围绕城池而展开的最残酷的几次较量之一,北方骑在马上的人,被北方以北的骑马人践踏,用血肉和砖石垒砌的,又被鲜血和钢铁摧垮。汝之捷报,彼之噩耗,历史大潮,终不改道。
——刘鹤(军事历史作家)
2015年《新周刊》年度新锐图书作者
大象公会重要作者和外脑
辉格作品
《群居的艺术》
(人类作为一种物种的生存策略)
1.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是哪些元素在维系着它?
2.人类作为一种物种的生存策略有哪些?
3.这绝对是一本涨知识的书:作者辉格长期紧密跟踪海外主流人类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最新进展,也是大象公会的重要作者和外脑。
内容提要:
人类之强大,端赖于我们身披着一套厚重的文化铠甲,每副铠甲都是为适应特定生态位而特制的,当个人离开他熟悉的自然或社会环境时,这套铠甲就很大程度上作废了,甚至成为累赘,此时他就变得异常脆弱无助,就像一只丢失了海螺壳的寄居蟹,拖着柔软腹部蹒跚于沙滩,随时可能被海鸥吃掉。
这套铠甲不仅包括针对特定自然环境的生存技能,也包括有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和社会规范,以及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资本(家人、亲属、朋友、宗族、师傅、恩主、盟友等),前者同样是文化特异的,后者则专属于个人或家族,离开这些,个人将完全丧失安全感。
本书为郭琦、史念海、张岂之三位学术大家主编之14卷《陕西通史》(1997年出版)中秦晖所撰写的部分内容,也即《宋元卷》全卷(秦晖为第一作者)、《明清卷》明代半卷、明清文化一章、清初抗清运动一节(秦晖为该卷第一作者),现将此两卷中秦晖所撰写的内容合为一本,并由秦晖重新撰写序言而成。
宋元明的陕西,处于辽宋夏金元百年战争的最前线,犹如装满的火药桶,兵戈不断,也因此,这一时期的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正如秦晖自己所说,“我写宋元明的陕西,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1.本书名为陕西史,实则辽宋夏金元各政权间的关系史和战争史,当然,更是一部各王朝的政治史。
2.陕西作为当时各国纷争的舞台,作者详细刻画了各个时期统治者对陕西的统治政策,如种家将抗夏、狄青的崛起、范仲淹治陕、木华黎经略陕西、廉希宪治陕,甚至还有马可·波罗眼中的陕西,细节完备,考证严密。
3.正如作者所说,他在写作宋元明陕西史时,“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如《田园诗与狂想曲》等)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因此,本书也不仅仅只是陕西的历史,更是各王朝的一个缩影。
我写宋元明的陕西, 其实也是把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缩影来写的, 其内容表达了我的不少自有观点, 和我同时期发表的其他一些著作也有着逻辑上的联系。
中国古代史领域过分突出“断代史”,尤其是各地史学界的“断代史”研究重点随“王气”而转移,这确实是一个缺点。历史是不能切断的,只 讲辉煌不讲衰落,难说是真正的历史。何况王气黯然后,民气仍堪歌。近代以来全球王气不再,历史更加异彩纷呈。帝王缺位,历史便成鸡肋,这种状况也应该改变。
——秦晖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内容简介:投资大师从来不是繁忙的交易者,他们积累巨额财富的秘密是抓住大牛股!巴菲特因为超越了格雷厄姆保险精算式的价值投资,转而走上牛股之路,才创造了惊人的成就。
只有牛股才能让收益一路绝尘而去,摆脱短赢长亏的尴尬;唯有持续高增长的股票,才能充分享受资金的复利增长过程,这个翻倍、10倍乃至百倍的获利过程不是奇迹,而是倚靠智慧、信念威就财富梦想的光荣之路。
牛股需要天时地利,它与经济(投资)周期息息相关,与行业生命周期密不可分,更与
股票公司血脉相连,牛股公司都拥有独特的质地,这些因素都是发掘牛股的线索。
《大投资家:牛股基因》将带领你从失败的徒劳无益的追涨杀跌中解脱出夹。走上另外一条投资大师的必经之路,存这条路上一起探索大牛股的神秘基因。
人的一生,只要抓住几次投资机会,就能彻底实现财务自由,贫富往往在一念之间!
本书是一部关于沙陀人的历史通识读物。沙陀是唐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唐末政治局势的变迁,沙陀人从西域到中原,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建立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开始,又相继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以及五代十国之一的北汉国,在中国北方或北方局部地区统治了近一个世纪。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追溯和解读了沙陀人的历史,梳理了沙陀的族源、迁徙、发展至衰亡的全部历程,是一部有关沙陀史的专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流畅性。
◆ 从党争、财政、流民、外敌等10个视角,讲透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 明亡于万历还是崇祯?亡于东林还是阉党?……囊括万历与崇祯、东林与阉党、李自成与努尔哈赤、熊廷弼与袁崇焕……
◆ 辨析各种观点真伪,多方位解析明朝为何说亡就亡!
◆ 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名师方志远老师新作!
◆ 文风好读、幽默,又不失严谨性,阅读体验良好!
◆ 翻开本书,看透明朝究竟为何而亡!
◆ 顺着文库编号读历史,中国史来龙去脉无比清晰!读客中国史入门文库。
—————————————————————————————————————
1644年,明朝灭亡。一直以来,人们对明朝为何而亡的问题争论不休:一些“明粉”觉得,这么好的明朝,为什么说亡就亡了?还有一些朋友勉强属于“明黑”,他们觉得,明朝的问题这么多,不亡没有天理。
本书从党争、财政、流民、外敌等视角出发,讲透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明朝之亡是亡于万历还是亡于崇祯?是亡于宦官还是亡于文官?是亡于东林还是亡于阉党?是亡于无钱还是亡于无兵?是亡于“流贼”还是亡于女真?是亡于天灾还是亡于人祸?是亡于藩府还是亡于富户?是亡于海外白银还是亡于国内加派?是亡于社会开放还是亡于政府封闭?是“亡国”还是“亡天下”?
从党争、财政、流民、外敌……讲透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翻开本书,看透明朝究竟为何而亡!
◎入选《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书籍。本书帮助你合理抵御食物的诱惑!
◎为何说控制不住体重,并非只是由于缺乏意志力?《饥饿的大脑》从脑科学的角度揭开肥胖的真相,颠覆传统认知,澄清大量误解。
◎面对食物常常胃口大开,然而你的身体或许并不需要。想要拥有健康好身材,先深入了解你的大脑,才能获得实效。
【内容简介】
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好身材。然后在现代社会,合理控制体重成了许多人生活中的难题。为什么我们想要吃得更少、更健康,却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减肥那么具有挑战性,而且效果往往无法持续?
在《饥饿的大脑》一书中,作者根据其对神经系统科学和肥胖问题的多年研究成果,结合了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向读者揭示:要想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好身材,首先要了解影响身体的大脑系统。书中由此展现了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以及大脑的双重思维过程如何控制我们的饮食,如何战胜不利于健康的原始本能。
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可以从脑科学的新颖角度了解肥胖问题,以及与健康饮食相关的科学知识。作者还依据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特意为读者提炼总结出了通俗易懂、可有效执行的策略,帮助读者更轻松地控制体重,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媒体及名家推荐】:
斯蒂芬•J.居耶内特精彩地解释了是什么触发了我们对食物的渴望,以及如何才能用最佳策略控制这些冲动。本书是所有对优化健康状况和对健身感兴趣人士的必读书籍。我强烈推荐它,并赞赏作者的杰出研究。
——道格·布里尼奥莱(美国健美冠军,曾被评选为“美国先生”)
在信息超载日益严重的当下,斯蒂芬•J.居耶内特博士的研究和写作就像一块宝石。他具有卓越的能力,能够提炼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以清晰、引人入胜的方式传达出来。他清醒的思考、以证据为基础的方法使此书与众不同。
——克里斯·克雷塞尔(《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加州功能医学中心副主任)
为什么虽然每个人都想要有好身材,但只有少部分人能如愿?作者将与遗传、食欲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知识同人类进化的宏观视野相融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全面解答。作者清晰地阐释了几十年间的相关研究成果……我强烈推荐阅读《饥饿的大脑》。
——大卫·L.卡茨(医学博士,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会变胖,如何保持苗条身材,一定要读读这本书。作者运用神经科学方面的清晰视角,解开了营养科学的难题,解释了饥饿感从何而来,以及为什么西方世界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深受肥胖症的困扰……作者展现了如何科学地避开过度饮食和导致肥胖的陷阱。
——艾米莉·迪恩斯(医学博士,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讲师)
许多人影响了我对人体营养和新陈代谢的看法,但是关于当下人们为什么会变胖,斯蒂芬•J.居耶内特彻底改变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罗伯•沃尔夫(美国举重协会认证的举重及体能教练)
本书是一部历史通俗读物。全书围绕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展开,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和情节,从天子的身世之谜和太原起兵说起,以托孤和最后的权力交接收篇,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叙事的通俗性,让读者亲切地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唐太宗。作者探讨了作为秦王的李世民在唐朝开国过程中的贡献;玄武门之变后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怎样通过实际行动带领群臣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大唐基业。通过就事论事的议论,和读者一起讨论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与政治实践。本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叙事流畅性,可谓“大家小书”,很有出版价值。
本书是关于区块链、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的一部深刻与精彩的著作,视角恢弘,结构完整。第一编全方位解读了区块链的思想和科学渊源,揭示区块链技术对当代经济活动、社会制度、人类文明转型的重大意义;第二编阐述了数字货币的形成与演进,展现数字货币体系与构造,特别是法定数字货币的意义;第三编描述了数字经济崛起的历史过程,以及传统经济数字化的不可逆转趋势。
本书以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作为主题,引入相关的现代科学、经济学、历史学以及哲学,从不同维度探讨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之间的内在逻辑,使得这部著作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学术性,折射了区块链、数字货币和数字经济过去十余年的全球性图像。不仅如此,读者还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以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全面解析区块链思想与技术
*透视数字货币的演进与未来
*展现数字经济的崛起与远景
*数字经济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把握未来数字化趋势的必读之书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传统十论》是著名历史学家秦晖治学经历中对“传统社会”(近代以前的社会)研究第三阶段的产物,自问世以来,多次重印,备受读者推崇。
◎本次再版,增加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作者对瑞士“森林州”地区进行考察后写作的《瑞士之路》),有助于读者加深对相关重要问题的理解。
◎《传统十论》曾被列为法国国家汉语水平考试的参考书。
名家点评:
《传统十论》让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豁然开朗之感。
——刘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的系列文章,其中有对于“反封建”“平等”这类“关键词”在历史文化进程中演变过程的分析,但更主要的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本身的结构性研究。笔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传统十论》此次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增订版序言及两篇附录(《关于“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的讨论》《瑞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