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嗎?
韓國最受關注的新世代小說家金草葉,以七篇短篇小說,創造了一個能以光速前進的烏托邦,在那個世界,人類可以在太空旅行,科技構築出完美的環境,與外星生物的接觸不再是想像,甚至能將死後的靈魂上傳至雲端。
但在那樣高度進步的宇宙裡,我們依舊,還是會孤獨……
▎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
「如果每個人都是完美的『新人類』,我們真的就能從此幸福嗎?」
▎光譜
「與外星生物溝通,情感是否能夠超越語言?」
▎共生假設
「這個世界的集體記憶,其實都來自對外星故鄉的永恆思念?」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
「超越時間的思念,如何跨越空間傳遞給對方?」
▎情感的物質性
「你願意購買凝聚成實體的憂鬱嗎?」
▎館內遺失
「死後上傳的靈魂,還有機會被活著的人理解或原諒嗎?」
▎關於我的宇宙英雄
「為了見到宇宙另一端的風景,所有的犧牲都是值得的嗎?」
面有殘缺的少女、被外星人綁架的生物學家、在廢棄太空站等待多年的老人,找不到母親心智的女兒,以及經歷重重訓練的太空人,透過他們的故事,金草葉寫出了這世代最溫柔的科幻小說,像個暖心的擁抱般,帶我們穿越時間與空間、完美與缺陷,找到人與人之間,從溝通、理解到包容甚至於愛的可能。
黑暗世界與多元璀璨文化並存的時代
突破「中華世界」的新國際秩序,
矛盾對立、相映而生,中國歷史上最糾纏難解的一段。
魏晉南北朝是激烈變動的時代,舊體制崩潰,亟需新秩序穩定社會。貴族是這個時代的核心,他們壟斷統治階層、加劇社會分化、激化異族起而自立;他們成就輝煌,不僅在藝術、文學等領域卓著,也促生新自覺與新思潮,創造豐富的玄學思想,更讓佛教、道教快速發展並深入民間。他們既是僵化的特權階級,高壓的統治者,卻也是平民的守護者、文化的傳承創新者。
本書統合學界最新研究,以多元視角爬梳魏晉南北朝紛亂的局勢,指出在此文化多元交流時期,外族首次入主中原並自視正統,漢族與周邊民族關係劇烈變化,國際秩序因此生變。以亞洲史、世界史的視野,民族問題、社會經濟的角度,探討四百年動盪的根本原因,更並重文化、宗教、經濟等面向之發展。透過重新審視階層的極端分裂、族群之間的矛盾抗爭、通貨膨脹與緊縮夾纏的經濟,重構出豐富多元的中古世界圖像,深刻描繪魏晉南北朝的光與影。
★ 2019馬來西亞檳城圖書大獎得主
一部波瀾壯闊的世界歷史,從海洋視角重寫亞洲群島的過往
獻給所有屬於海洋的子民,共同尋回我們所遺忘的歷史圖景
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是世界上最遼闊、最重要的群島和海上貿易中心,
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
將四散的文化、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主宰地球資源居功厥偉,
卻因史料缺乏等因素,成為最不為人所理解、遭人遺忘的地區之一。
從冰河時代到今日,
完整呈現世界十字路口上人民和土地的故事,
恢復海洋亞洲在世界史上應有的榮光與地位。
努山塔里亞(Nusantaria)──亦即一般所謂的「海洋東南亞」(Maritime Southeast Asia)──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島群,也是數世紀以來的文化與貿易輻輳。這個地區形塑了全球貿易,無與倫比的造船工藝與航海技術跨越海洋,將四散的文化、思想與知識銜接起來,對於人類歷史的發展厥功甚偉,卻因史料缺乏等因素,成為最不為人所理解、遭人遺忘的地區之一……
在《風之帝國》中,菲利浦.鮑靈為世界上最遼闊、最重要的島嶼及鄰近濱海地區,建構出一部完整的歷史。他所講述的故事,主角正是生活在這個關鍵海洋與文化十字路口的人與土地,從上一次冰河期的催生,一路談到今日,帶我們穿梭這地方的興衰起落,見證海洋亞洲的盛世繁華。
百年前的德語臺灣遊記
日治初期臺灣第一手珍貴觀察史料
時隔125年首度在臺出版
1898年2月,時值日本統治臺灣的第四年,
一位來自德國、熱愛旅行的藝術收藏家阿道夫·費實,
為了親自見識「日本的戰利品」,造訪了臺灣島,留下了詳盡的踏查紀錄……
★ 塵封一百多年的珍貴臺灣民族研究史料,首度直接由德文中譯出版
★ 收錄百幅以上照片與素描圖像
★ 忠實重現日本名畫家和田英作美術設計
本書介紹阿道夫·費實的生平簡歷及其民族誌研究,他出生於奧地利,喜愛藝術及旅遊,為德國科隆東亞藝術博物館的創辦人。1898年2月至5月,費實親身探訪日治初期的臺灣,彼時國際間對這個日本的新殖民地所知不多,費實想觀察的重點是臺灣在進入日本統治時代後,島內不同族群以及與外來者之間的關係為何,並且注意日本人以何種方式建設臺灣以獲取經濟利益。
費實的臺灣紀行雖充滿帝國主義及個人主觀批判,卻也十分詳細地記載了當時漢人及原住民的文化及其處境,對於有興趣了解百餘年前臺灣社會狀況的讀者而言,食衣住行育樂的描寫皆不缺,乃彌足珍貴的第一手旅遊書寫紀錄。
《日常犯罪與清代社會》以四川巴縣檔案為主要史料,深入探討十八至十九世紀中國地方的竊盜犯罪史,為清代社會史研究開闢新視野。作者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結合法制史、法律社會史、歷史犯罪學、物質與消費文化研究,以及城市史與都市社會學等多元視角,全面剖析清代竊盜犯罪的複雜面向。
在宏觀層面,本書關注同治朝巴縣竊盜案件與重大歷史事件及社會變遷的關聯;在微觀層面,則呈現了犯罪動機的多樣性,挑戰了「貧窮即犯罪」的觀點。此外,也詳細考察清代竊盜相關法令、竊賊身分與行竊類型、案件審理流程及機制,並透過分析被盜物品,揭示了當時的物質消費情況和城鄉差異。
經由對日常犯罪的探討,書中的論述在史料、方法與觀點上均有所突破,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領域。作者意在喚起對犯罪史的重視,尤其是注意犯罪者的能動性,且藉司法檔案來探析社會結構的變化,對於研究清代社會史、法律史、犯罪史的學者而言,本著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世界漢學界一流學人。從經濟史入手,兼治文史,
余英時稱為「中國文化的海外媒介」。
自喻「敢比仰山雜貨鋪,何堪舜水再來人」,
漢學泰斗楊聯陞,有顆萬裡挑一的鑽研靈魂。
余英時:「楊先生的研究工作,常常以一點重心、一個文化的側問題,從古到今全面地來看。他的學問融會貫通,在思想、制度、經濟、科學、藝術、語言等方面都有獨特的素養,而且摒除學派門戶之局限,能兼容並包。」
楊聯陞先生雖自謙「瓦礫沙金雜貨舖,也談儒釋也談玄」,淵博學識堪稱學界傳奇。本書也如同重拾碎金般,輯錄其發表於中外多本學術專著的文章,除早年求學時文章、中年時的追憶作品外,還有以中英日法文發表的學術書評、為本人及他人著述所作的序文、學術演講、漢學新書推介及學術論文。內容則涉及經濟史、簡牘、書法、考古、青銅器、唐代均田制、漢代行政和近世商賈等各種專門領域。選題新穎,辨析細微,讓人驚歎其興趣和研究的廣度。書中分為談史、評說、記序、學記、論述五個部分,絕大部分篇章均為首次中譯編入文集,見證先生直面挑戰、推動現代學術發展的深遠影響,也為漢學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研究資料。
本書特色
▌楊聯陞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版
▌一代漢學大師的探微之道,盡顯學術觀念和文化精神。
好評推薦
做一個狹窄領域精深的專家當然難,但在不同領域都持有衡量裁斷能力的通人更難。因此,楊聯陞先生雖然沒有寫出「大部頭」,但是寫這些看似竹頭木屑的雜著,更需要廣博的知識、深刻的洞見,以及一針見血的文字。――葛兆光 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
小說裡的空間有那些類型?
空間的配置和結構如何影響對故事的推進?
不同類型的空間上在小說的敘述上發揮何種功能?
小說家與小說研究者向來關注人物、情節、敘述與時間等議題,《小說點線面》一書則另闢蹊徑,挑戰傳統的文學批評方法,將空間元素置於小說分析的核心。
范銘如提出了獨特的空間分類理論,以「點、線、面」三個基本類型,再加上複合空間和邊界等變異形式,涵蓋從微觀到宏觀的各類空間形態,也深入探討了這些空間在文本中的多重功能。
點,包含小面積的居室、單一功能建築體和特定園區,偏向個人的日常活動領域;線,是路徑,是具有聯結、憩止、衝突、逃逸、抉擇性質的中途性空間;面,則是較大範圍的空間,是由許多定點與路徑組織而成偏向集體的公共活動領域,側重於呈現集合性的特徵。
透過細緻梳理百年來的台灣文學,《小說點線面》試圖建構一個既具普遍性、又涵納特定歷史地理彈性的理論模型,不僅揭示空間在文學創作與閱讀中的重要性,為文學研究者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也為跨學科的敘事研究開闢出嶄新視野。
十九世紀中葉,霧峰林家因效力清廷,在小刀會、太平天國及戴潮春之役中,屢立戰功,林文察高居福建陸路提督之位,其弟林文明亦榮任副將之職,其家勢之隆盛,在臺灣史上殆無其匹。
然而,家運無常似乎是林家的宿命,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的挫折與危機。首先,林家因宦途受阻而退居鄉紳;接著,遭到政敵與中部鄰族之夾擊,導致頂厝系(二房)林奠國之繫獄省城與下厝系(長房)林文明之血濺公堂,甚至於幾乎遭到抄家滅族之厄。
這是林氏族史上繼林爽文之亂後之第二次重挫與危機。林家隱忍退讓,以司法手段代替武力方式,展開自救行動。歷經四次京控,雖未能勝訴,然其鄉紳地位與族產終獲保全,開創之後東山再起之契機。
《霧峰林家的中挫》敘述1864至1882年間驚濤駭浪的林家族運,藉此並可了解清代臺灣的三大問題:即官紳間之共利與相剋的複雜關係、中部豪族彼此間之制衡狀況,及司法體系之行政干預問題。透過此一重要家族的微觀式研究,更深一層地透視清代臺灣史。
霧峰林家是臺灣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但其崛起方式,與臺灣其他大家族有極大的不同,開臺祖冒險渡臺,深入番界山區拓墾起家,長年與自然環境搏鬥,並與官府、原住民、移民間有恩怨情仇的複雜關係,形成其武家族性與驟起驟落的族運。
《霧峰林家的興起》結合了官方檔案、林家文書、民間傳說等多方資料,重建早期林家歷史,內容涵蓋自開臺祖林石開始,到十九世紀林文察陞任封疆大吏的過程,介紹這段時間林家興衰不定的命運:由林石在大里杙拓荒致富,經林爽文之亂而家道中衰,而林甲寅再興家業,以至林文察竄升為福建陸路提督,一度兼掛水師提督。這是霧峰林家渡海拓荒到封疆大吏的故事。
書中既寫林家生存奮鬥的血淚故事,也寫强宗巨族間的結怨仇殺;既描述戰場上的叱咤風雲,也記錄政壇中的勾心鬥角,這些故事共同交織成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圖畫。
霧峰林家是乾隆時代崛起之家族,透過冒險拓墾而迅速致富,崛起為地方頭人,到了十九世紀,族人林文察甚至曾經官拜封疆大吏。然而在戴潮春事件平定後,清廷改採抑紳政策,對戰功赫赫之林家由重用轉為壓抑,不僅林文察戰死沙場,其弟文明竟慘死彰化縣公堂,且背負「叛亂」惡名,家運中衰。
直到十九世紀下半葉,臺灣外患日增。建省之後,首任巡撫劉銘傳迫於外力壓迫與內部需要,積極推動新政,並破格重用臺灣紳商以協助推行,與林家結合成「官紳共利體」。霧峰林家即在此一政治背景下,創造了家勢重振之新機運。
《霧峰林家的重振》,是黃富三教授繼《霧峰林家的興起》、《霧峰林家的中挫》之後,歷經三十餘年完成之鉅著,也是霧峰林家三部曲之完結篇,透過公私文書,細緻而深入地描繪了霧峰林家如何在經歷挫折後東山再起,最後蛻變為中部最大家族。
軍事在20世紀中國政治與社會舞臺中扮演了無比重要的角色,
自北伐起,軍事和政治之間的關係就已非常密切,
到了對日抗戰時期,彼此關係愈加緊連,
戰事和戰局影響內政,內政品質和效率又影響戰爭。
本書強調軍政之間的互動關係,
試圖把國民政府在抗戰時期後方黨政軍的狀態和前線的戰事,
納入一個整體性的分析架構之內。
由於國民黨北伐的速成,重要軍國大計多是談判妥協的產物,因此清末以降的各種問題,尤其是軍閥對立並沒有得到解決,而是隱藏在國民政府「統一全國」的假象之下。隨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這些妥協的後果逐漸浮上檯面,不但各地軍閥對於抗戰陽奉陰違,只求自保;甚至連國民黨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致使蔣介石有「一生之苦厄全在於黨務也」的感嘆。
透過齊錫生對相關檔案、日記的梳理,可以觀察到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的內外交迫,無論是戰場上的節節失利,或是地方實力派的強硬,以及國民黨本身的腐化與分裂,都早有預兆,而這似乎也預示著戰後中國的命運。
美國前國務卿 ╳ Google前執行長 ╳ MIT首任計算學院院長
當ChatGPT浪潮來襲,我們應該如何因應?
政治、經濟、科技三大巨頭的頂尖對話
人工智慧必將帶來劃時代的改變,會扭轉我們的社會、經濟、政治和外交政策,這一切影響遠遠超過任何領域的傳統範疇,而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三位世界上極富成就的思想家齊聚一堂,思考人工智慧將如何改變我們與知識、政治和所生活的社會之間的關係,探索人工智慧對我們所有人的意義。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空前的、不同於以往的時代。
在各領域中,人工智慧都展現其強烈的存在感與可能性,如ChatGPT的出現,快速又具有「人味」的聊天生成模型,颳起了一陣旋風。且運用在戰爭上,人工智慧噴氣式飛機在模擬空戰中擊敗經驗豐富的人類飛行員。戰爭局勢在當今世界一觸即發,並時刻變化,將人工智慧的「非人邏輯」導入,軍事系統與流程會改變戰略,創造出新的維度,甚至包括了能自行選擇目標、不需人類介入就交戰的系統。
因此,當代三位跨領域的世界領導者提出,關於人工智慧最重要的議題是人類監督與適時干預的能力 ,並探討人工智慧的使用倫理是什麼?在龐大的益處背後潛伏著哪些危機,而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日新月異的人工智慧?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你能想像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嗎?
韓國最受關注的新世代小說家金草葉,以七篇短篇小說,創造了一個能以光速前進的烏托邦,在那個世界,人類可以在太空旅行,科技構築出完美的環境,與外星生物的接觸不再是想像,甚至能將死後的靈魂上傳至雲端。
但在那樣高度進步的宇宙裡,我們依舊,還是會孤獨……
▎為何朝聖者去而不返
「如果每個人都是完美的『新人類』,我們真的就能從此幸福嗎?」
▎光譜
「與外星生物溝通,情感是否能夠超越語言?」
▎共生假設
「這個世界的集體記憶,其實都來自對外星故鄉的永恆思念?」
▎如果我們無法以光速前進
「超越時間的思念,如何跨越空間傳遞給對方?」
▎情感的物質性
「你願意購買凝聚成實體的憂鬱嗎?」
▎館內遺失
「死後上傳的靈魂,還有機會被活著的人理解或原諒嗎?」
▎關於我的宇宙英雄
「為了見到宇宙另一端的風景,所有的犧牲都是值得的嗎?」
面有殘缺的少女、被外星人綁架的生物學家、在廢棄太空站等待多年的老人,找不到母親心智的女兒,以及經歷重重訓練的太空人,透過他們的故事,金草葉寫出了這世代最溫柔的科幻小說,像個暖心的擁抱般,帶我們穿越時間與空間、完美與缺陷,找到人與人之間,從溝通、理解到包容甚至於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