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人在纽约

三年,上千里路,六千多张照片中精选的四百多个精彩瞬间,构成了这本充满了美丽、动人、有趣且又鼓舞人心的《人在纽约》。《人在纽约》捕捉到的是纽约这个城市的精神;它展现了纽约人的乐观、幽默、坦诚。这里有爱情、亲情、责任、希望,这里有对生命的思考,对往事的调侃,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关注。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寥寥数语,就是一段五味杂陈的人生。

《人在纽约》带给你的,绝不仅仅是感动……

【编辑推荐】

《人在纽约》一书是基于一个拥有超过百万忠实粉丝的博客制作而成的。作者布兰登•斯坦顿于2010年夏天开始几乎每天行走、拍摄于纽约街头,汇集了上万张照片,从中精选了四百余张,成为本书。那些来自于被拍摄对象未加修饰的言语,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它使照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纽约人的幽默,坦诚和人性,也在一张张照片中展现无遗。它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纽约这个城市的精神,成为纽约精神最精湛的代表。朴实的画面,简单的语言,却有瞬间击中人心的力量。一幅照片、一段对话,就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故事,带给人深思与感动。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有话题性、有时尚元素、有可读性、传递人生正能量的作品,可谓纽约版的“看见”,看见芸芸众生世间百态,承载人类共同的情感。

源泉

《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类的光荣,显示了人类的可能性有多大。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不过这并不重要。正是这极少数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

我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安•兰德,《源泉》二十五周年再版序言

《源泉》的主人公洛克是一个诚实而坚强的建筑师,他志在启蒙社会,却在大学毕业前夕被学校开除,他的设计风格被社会视为异端,一度沦落到去采石厂当小工。他深爱的女人也处处和他作对,并与他的夙敌结了婚。最后,他答应无偿为政府设计经济实用房,但他的设计被政府主管部门任意修改,万般无 奈之下,他抗起炸药包就把建到一半的楼炸回了砖头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作为天才的原创行为(911份子大概还没出生呢)自辩:“创造是各己私事,是天赋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天赋个人的权利。”那个时候著作权、知识产权等概念还未曾为人们所认同。结果罗克被认定为“狂人”,并因此而无罪释放。

里斯本夜车

中学教师戈列格里斯游荡街头时,无意间在书店发现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随笔《文字炼金师》。书中的语言振聋发聩地敲击着戈列格里斯的心,使他从井然有序、一成不变的生活中瞬间醒悟并迫切希望改变。

他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班火车,去一一拜访普拉多的亲友,一步步重新拼合这位非凡医生与天才作家的生命图景,构建天赋异禀但难逃生命孤独的普拉多形象。

治愈一个孤独的人,需要另一个孤独的人。

戈列格里斯一路跟随着文字以及文字里的人生逃离忙碌不变的庸常,延展外在与内在的各种可能性存在,呈现帕斯卡尔式的哲学省思与蒙田式的深度思辨,探究生命的幽微与感动。

编辑推荐:

《里斯本夜车》于2004年首次以德语出版后,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在德国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了140周,同年荣获瑞士图书奖。随后作品陆续被翻译成32国语言,全球销量超250万册,于2006年荣获玛利亚·路易丝·卡叙尼文学奖,2007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佳外国小说奖。2013年同名电影由金棕榈奖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执导,奥斯卡影帝杰瑞米·艾恩斯主演。本书由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作序推荐。

这是一部把文艺镌刻进骨子里的小说,一场关于文字的无声的爆炸。因为一本书中一段让人着迷的文字,主人公戈列格里斯踏上了探索一个人内心的旅程,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舒展自己的内心。他用文字书写生命中一程又一程的陌生经验,也经由文字深入书写者分崩离析的感性世界,与人建立起亲密的连接。在书中以记忆与哲思构筑的迷宫里,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难以言说的孤独,而文字为每一种孤独都书写了出口。

心理罪:画像

★ 中国推理悬疑作品扛鼎之作,2021新版重磅回归

上市15年,畅销150余万册,陪伴3000余万人成长、蜕变。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领军人物雷米,携新版《心理罪》强势回归。

★ 新增插画、卡片、角色地图,体验沉浸式阅读

2021新版,附赠8幅精美插画,1张卡片式书签,深度参与故事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

★ 丰富周边产品,完善IP影响力

雷米亲自授权Q版形象抱枕、贴纸,“爱与罪”帆布袋,“‘罪’系列”口罩,胶带……通过参与新书活动,有机会获得原创周边产品。

★ 衍生同名剧本杀同步上市,出版与游戏初次跨界合作

由《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同名剧本杀于2021年8月底上线,图书与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读者与玩家相互渗透,充分拓展“心理罪IP”的影响力。

★ 影视剧、网剧加持

电影《心理罪:画像》《心理罪:城市之光》累计票房5.3亿元,网剧《心理罪》(一、二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新电影《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已筹备开拍。

残忍的凶手模仿世界著名的连环杀手,连续犯下令人战栗的凶案,是心理扭曲还是痛恨社会?沈默寡言的推理天才方木不愿牵涉其中,却发现自己难以逃避。然而伏法的罪犯被枪决之后,凶案仍在继续,而且越发疯狂!是错杀好人,还是凶案不断被人复制?

当方木身边的人逐个遭遇无形杀手的残酷迫害,他该如何走出绝望的谷底?在恶魔即将浮出水面时,方木又能否在紧要关头准确地锁定目标,“画”出魔鬼真容?

心理罪:第七个读者

★ 中国推理悬疑作品扛鼎之作,2021新版重磅回归

上市15年,畅销150余万册,陪伴3000余万人成长、蜕变。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领军人物雷米,携新版《心理罪》强势回归。

★ 新增插画、卡片、角色地图,体验沉浸式阅读

2021新版,附赠8幅精美插画,1张卡片式书签,深度参与故事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

★ 丰富周边产品,完善IP影响力

雷米亲自授权Q版形象抱枕、贴纸,“爱与罪”帆布袋,“‘罪’系列”口罩,胶带……通过参与新书活动,有机会获得原创周边产品。

★ 衍生同名剧本杀同步上市,出版与游戏初次跨界合作

由《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同名剧本杀于2021年8月底上线,图书与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读者与玩家相互渗透,充分拓展“心理罪IP”的影响力。

★ 影视剧、网剧加持

电影《心理罪:画像》《心理罪:城市之光》累计票房5.3亿元,网剧《心理罪》(一、二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新电影《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已筹备开拍。

原本和谐宁静的大学校园,为何一夜之间恐慌弥漫?

不断有人离奇死亡,看似毫无联系,背后却透露着让人难以置信的黑暗信息。

曾经美好欢快的生活骤然一片沉寂,来不及温柔呵护的女孩,在众目睽睽下香消玉殒,

方木的初恋戛然而止,被迫永久封存。他是从此消沉,还是重新振作,开始新的生活?

心理罪:城市之光

★ 中国推理悬疑作品扛鼎之作,2021新版重磅回归

上市15年,畅销150余万册,陪伴3000余万人成长、蜕变。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领军人物雷米,携新版《心理罪》强势回归。

★ 新增插画、卡片、角色地图,体验沉浸式阅读

2021新版,附赠8幅精美插画,1张卡片式书签,深度参与故事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

★ 丰富周边产品,完善IP影响力

雷米亲自授权Q版形象抱枕、贴纸,“爱与罪”帆布袋,“‘罪’系列”口罩,胶带……通过参与新书活动,有机会获得原创周边产品。

★ 衍生同名剧本杀同步上市,出版与游戏初次跨界合作

由《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同名剧本杀于2021年8月底上线,图书与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读者与玩家相互渗透,充分拓展“心理罪IP”的影响力。

★ 影视剧、网剧加持

电影《心理罪:画像》《心理罪:城市之光》累计票房5.3亿元,网剧《心理罪》(一、二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新电影《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已筹备开拍。

作恶者,必有报应!

这个城市中的人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狂热与满足感中。因为在这些人眼里,这里有一道光、有一个神,有一把随时可能挥向作恶者头颅的屠刀。他是正义的、强大的,同时又是神秘的。一些人变得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生怕自己成为“城市之光”的下一个目标;另有一些人则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因为“城市之光”可以代替他们惩治所有的罪恶,而他们自己,则在一片血腥的狂欢中跃跃而试,期待成为那柄屠刀上的一段利刃。

心理罪:番外

★ 中国推理悬疑作品扛鼎之作,2021新版重磅回归

上市15年,畅销150余万册,陪伴3000余万人成长、蜕变。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领军人物雷米,携新版《心理罪》强势回归。

★ 新增插画、卡片、角色地图,体验沉浸式阅读

2021新版,附赠4幅精美插画,1张卡片式书签,深度参与故事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

★ 丰富周边产品,完善IP影响力

雷米亲自授权Q版形象抱枕、贴纸,“爱与罪”帆布袋,“‘罪’系列”口罩,胶带……通过参与新书活动,有机会获得原创周边产品。

★ 衍生同名剧本杀同步上市,出版与游戏初次跨界合作

由《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同名剧本杀于2021年8月底上线,图书与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读者与玩家相互渗透,充分拓展“心理罪IP”的影响力。

★ 影视剧、网剧加持

电影《心理罪:画像》《心理罪:城市之光》累计票房5.3亿元,网剧《心理罪》(一、二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新电影《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已筹备开拍。

故事结束了吗?

也许是,也许永远没有。

另一个交错的时空里,仍然没有人能逃脱自己命定的轨迹,在一切看似不经意的瞬间擦肩、遇见、重逢、错过,终成为无法逆转的过往。

命运总是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它的强大与神秘莫测,在人们满怀憧憬奔向未来的时候,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一切,只是它设计好的游戏。

红皇后效应:性与人性的演化

【编辑推荐】

人类为什么不是雌雄同体?

为什么年轻女人都有纤细的腰身?

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

年轻就等于美丽吗?……

我们或许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两性困惑,但很少有人会把性和人性联系到一起。

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借用“红皇后假说”(美国古生物学家瓦伦于197 3年提出,其典故出自童话故事《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从进化角度破解了性的起源,探讨了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问题来理解《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红皇后效应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爱情(两性关系)是理性的吗?

进化生物学认为,所有的进步都是相对的。为了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生物不得不拼命进化,但敌人、对手也在不断进化,生物进化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样:不进即倒退,停滞等于灭亡。

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虽然地球上的人类拥有不同肤色、分属不同的种族、外表也千差万别,但我们拥有共同的特质(人性):开心了会笑、难受了会哭,会思考、会害怕、会吵架和撒谎等,即使与世隔绝“蛮人”也与现代人有着相同的笑容与悲伤的表情。而这一切都源于有性繁殖——“性”。人类通过性的基因传递保持了共同的特性,但又因为携带基因不同而拥有截然不同的外貌。如果不了解性的演变,便难以理解人性的进化。

爱情是理性的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爱情当然是感性的。真的是这样吗?但残酷的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经过反复衡量才做出的选择,就算水性杨花的女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献出自己的身体。生物的性选择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人类进化出两种性别,绝不是为了浪漫。无论男女,都在寻求自身生殖利益的最大化的途径,恋爱、结婚、生育后代等环节充满了博弈。而浪漫只是掩盖两性博弈策略的假象。了解了这些,回头再看看“女人拜金、男人重貌,富人偏爱男孩、穷人喜生女孩,男性更挑剔、女人更瘦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

在作者看来,所谓人性,其实就是两性博弈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个观点未必全面,却不失为理解人性的重要切入点。要想充分认识人性,本书将是不错的选择。

【内容简介】

进化生物学认为,进步是相对的,或许某种程度上是徒劳的。在《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中,爱丽丝和红皇后拼命向前奔跑,却仍停留在原地,因为周围的景观是和她们一起移动的。爱丽丝跑得越快,世界随之更新的速度也越快,她的进步就越小。

生物进化也是如此。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选取微生物、植物、昆虫、鱼类、鸟类以及人类等的案例,运用红皇后效应中的悖论,展示了基因竞争是如何导致性别产生的,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

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

【编辑推荐】

人类为什么不是雌雄同体?

为什么年轻女人都有纤细的腰身?

为什么富有的男人要娶美丽的女人?

年轻就等于美丽吗?……

我们或许有很多诸如此类的两性困惑,但很少有人会把性和人性联系到一起。

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借用“红皇后假说”(美国古生物学家瓦伦于197 3年提出,其典故出自童话故事《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从进化角度破解了性的起源,探讨了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从三个问题来理解《红皇后效应 : 性与人性的演化》:红皇后效应讲的是什么?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爱情(两性关系)是理性的吗?

进化生物学认为,所有的进步都是相对的。为了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生物不得不拼命进化,但敌人、对手也在不断进化,生物进化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一样:不进即倒退,停滞等于灭亡。

为什么人类既如此相同却又各具特色?虽然地球上的人类拥有不同肤色、分属不同的种族、外表也千差万别,但我们拥有共同的特质(人性):开心了会笑、难受了会哭,会思考、会害怕、会吵架和撒谎等,即使与世隔绝“蛮人”也与现代人有着相同的笑容与悲伤的表情。而这一切都源于有性繁殖——“性”。人类通过性的基因传递保持了共同的特性,但又因为携带基因不同而拥有截然不同的外貌。如果不了解性的演变,便难以理解人性的进化。

爱情是理性的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爱情当然是感性的。真的是这样吗?但残酷的是,所有的爱情都是经过反复衡量才做出的选择,就算水性杨花的女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献出自己的身体。生物的性选择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人类进化出两种性别,绝不是为了浪漫。无论男女,都在寻求自身生殖利益的最大化的途径,恋爱、结婚、生育后代等环节充满了博弈。而浪漫只是掩盖两性博弈策略的假象。了解了这些,回头再看看“女人拜金、男人重貌,富人偏爱男孩、穷人喜生女孩,男性更挑剔、女人更瘦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悟。

在作者看来,所谓人性,其实就是两性博弈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个观点未必全面,却不失为理解人性的重要切入点。要想充分认识人性,本书将是不错的选择。

【内容简介】

进化生物学认为,进步是相对的,或许某种程度上是徒劳的。在《爱丽丝镜中历险记》中,爱丽丝和红皇后拼命向前奔跑,却仍停留在原地,因为周围的景观是和她们一起移动的。爱丽丝跑得越快,世界随之更新的速度也越快,她的进步就越小。

生物进化也是如此。英国知名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选取微生物、植物、昆虫、鱼类、鸟类以及人类等的案例,运用红皇后效应中的悖论,展示了基因竞争是如何导致性别产生的,性选择是如何塑造物种多样性和人类心智的,两性博弈又是如何塑造人性的,如此种种。

月海电台

本书选择性地收录了夏桑创作十年以来的科幻奇幻小说,共计十二篇。作者夏桑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沉浸般的氛围、精巧的思想讨论见长。将现代人的生存心理困境和技术幻想相结合,表达了作者本身对追求情感、追求审美、追求自我认知的思考。

在遥远的异星之上,一男一女寻找何为“真实的生活” 。

一台车陪伴女主人跨过千山万水后,实现了一场爆裂的觉醒与自我毁灭。

一个丧失饥饿感的男人,一个丧失记忆的女人,一个不想吞食垃圾的垃圾清理AI,在与世隔绝的雪山疗养院中相遇……

一名原始文明的少年在遭遇外星生命之后,踏上了一场自我实现的旅程,历经流放、回归和复仇,终于分泌出了关于诗意的文字。

……

*******************************************************************

夏桑的短篇小说,在科幻的预设框架中,描述了未来的人类生活图景,同时又与人类当下的生活模式勾连,其中充满了一种自由的想像,现实的忧伤和苦涩的情感。文字中有一种诗歌的悠远味道。 —— 诗人 翟永明

幻想的内核是对现实的提炼和超脱,诗歌也是。夏桑笔下,宇宙和草木、情绪和情感,似乎异质,但又与读者同频。如此看来,故事之旅,也是诗歌之途。 —— 科幻作家 程婧波

夏桑的书里,有无数个在漫漫长途上踽踽独行的身影,在辽阔的宇宙中,在神秘的异星上,在困顿的人间里。于是读者在幻想世界中以之自照,读者得见自己的苦旅,又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 —— 奇幻作家 骑桶人

*******************************************************************

翟永明、程婧波、骑桶人联袂推荐

在山川、风月、宇宙、人心间,进行一场独特的美学实验

搭乘异星的列车,偶遇掏空意识的打工人、穿越星空寻觅诗意的智慧生命

生活的至暗时刻,幻想是逃离,也是答案

超级思维

【内容简介】

用一把勺子挖地道越狱,需要多长时间?

跑多快才能瞬间减掉5千克的脂肪?”

淋浴不超过多长时间才能比泡澡更环保?

一片药片需要含有多少个分子才能治病?

“新视野号”探测计划和纽约地铁,哪一个更贵呢?

你遇见灵魂伴侣的机会有多大?

一只猴子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录入完莎士比亚全集?

你需要跑多快才能跳到和地球自转相同的轨道上去?

橡皮筋拉多长才能弹到月亮上?

……

这些大胆有趣、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将在《超级思维:用理工科思维推算世界》中被一一解答。

亚伦•桑托斯以量化大师、著名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的取近似值法为基础,从费米的经典推算案例“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开始,通过回答七十个脑洞大开的问题,在《超级思维:用理工科思维推算世界》中逐步展示了一种超级思维:你所掌握的+推算=你想知道的!

掌握了《超级思维:用理工科思维推算世界》中的这种思维方式,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你就能对任何事物(不论大小),尤其是从任何方面都完全无法直接或间接量化的事物进行推算。

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庞杂的信息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一个合乎逻辑且理性的思考过程比最终的答案更受人重视。

【编辑推荐】

据说,谷歌公司有一道常用面试题:“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

乍一看,是不是觉得无从入手?不去查找芝加哥当地的黄页,就完全无法回答?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这样无法直接或间接量化的问题,是完全可以从已知入手,通过简单的推算来得到答案的。在《超级思维:用理工科思维推算世界》这本趣味数学推理书中,麻省理工学院的高才生、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亚伦•桑托斯就详细演示了一种超级思维:你所掌握的+推算=你想知道的!

亚伦•桑托斯超级思维的基础是以量化大师、著名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命名的费米法。

当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其他科学家对量化爆炸当量的仪器进行最后校正时,恩利克•费米就展示了他的推算技巧。他把一张纸撕成碎片。当第一波冲击波冲过营帐时,他把碎纸屑慢慢撒向空中,观察它们在冲击波的冲击下能飘多远,最远的碎片承受的就是波的压力峰值。费米据此得出结论,爆炸当量应该大于10 000 吨。这与人们根据仪器的读数做了大量分析,计算的最终结果相差不多。“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也是恩利克•费米的经典推算范例。

在《超级思维》中,亚伦•桑托斯在费米法的基础上,通过推算,回答了70个脑洞大开、看似不可能回答的问题,比如,“步行到月球需要多长时间?”“橡皮筋拉多长才能弹到月亮上?”“冷冻并储存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大空间?”“在西雅图上空建造一把巨型雨伞,总共需要多少钱?”甚至“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正在发生性关系”,等等。与这些问题相比,“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只是一个小引子,小菜一碟,是难度系数并不高的题。

问题大胆古怪有趣,具有想象力,而回答是“一本正经”地用理科知识来解答。这正是现在大受欢迎的趣味科普读物的特点。科普畅销书《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what if?》是其中的典型。《超级思维》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它的问题集中在数学方面。

《超级思维》的答题方法简单到令人吃惊,而答案也大大出人意料。看到答案,我们常常会莞尔一笑,因为未经推算之前,我们的误会是多么深。比如,当我们了解到需要17万头狼同时打喷嚏,并形成细细的一道气流才能把小猪的房子吹倒,我们就能知道童话故事的夸张力度是多么大。当我们知道需要舔化51千克的冰才能减掉1磅的脂肪,我们就能明白,所谓一天到晚添冰块就可以减肥,真的只是传言而已,当不得真。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说:“当你能够量化你谈论的事物,并且能用数字描述它时,你对它就确实有了深入了解。但如果你不能用数字描述,那么你的头脑根本就没有跃升到科学思考的状态。”

《超级思维》中的推算,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游戏。经常推算,可以提高我们对极大数字(或极小数字)的理解能力,快速地形成“数值地标”,提高我们的数值计算能力。

推算还能提高逻辑思考能力,这是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掌握了“超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面对一个问题时,就会启动大脑思考:需要先把问题分成哪些部分?哪些是已知的?如何通过已知推算出未知?

这也是为什么“芝加哥有多少位钢琴调音师”“帝国大厦有多重”会成为谷歌面试题的原因:一名员工能否用自己的思考解决一个问题。谷歌希望看到一个合逻辑且理性的解决路径,答案并非重点。

无论是决定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或是是否建立复杂的导弹防御系统,还是简单的过马路,我们每个人都是片刻不停地做决定,在估算和推算。当你需要开展可行性测试,预估成功概率时,你都可以试试“超级思维”的方法,看看它的“威力”。

当然,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初高中生用于数学训练,挑战自己,使自己更聪明。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