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译丛"丛书包含的书籍

现代性与大屠杀 (人文与社会译丛)

·理性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人性,“被统治者的理性,往往是统治者的武器”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齐格蒙·鲍曼经典代表作

·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内在的理性组织方式与道德责任之间的张力

·新增青年学者曹金羽新译鲍曼2000年版后记

·新增斯坦福大学周雪光教授导读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那些仍然坚信文明、进步和理性概念的人来说,本书……挑战了我们时代的基本信念。——《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对种族主义、种族灭绝、理性、犯罪社会中的个人责任以及顺从与抵抗的来源的一系列反思,充满惊人的原创性。——《村声文学增刊》

思想丰富而发人深省……这一文本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和书架上。写得极其出色。——《当代社会学》

新版后记探讨了关于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罪行与无辜的难题。——《绍法杂志》

在理性规划盛行、高科技驾驭社会的今天,鲍曼的思考和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仔细聆听。——周雪光

————————————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性与大屠杀

·理性可能会让我们失去人性,“被统治者的理性,往往是统治者的武器”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哲学家齐格蒙·鲍曼经典代表作

·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内在的理性组织方式与道德责任之间的张力

·新增青年学者曹金羽新译鲍曼2000年版后记

·新增斯坦福大学周雪光教授导读推荐

__________________

对于那些仍然坚信文明、进步和理性概念的人来说,本书……挑战了我们时代的基本信念。——《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对种族主义、种族灭绝、理性、犯罪社会中的个人责任以及顺从与抵抗的来源的一系列反思,充满惊人的原创性。——《村声文学增刊》

思想丰富而发人深省……这一文本应该出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和书架上。写得极其出色。——《当代社会学》

新版后记探讨了关于个人和社会层面的罪行与无辜的难题。——《绍法杂志》

在理性规划盛行、高科技驾驭社会的今天,鲍曼的思考和呼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仔细聆听。——周雪光

————————————

《现代性与大屠杀》是一部反思现代性的力作。鲍曼认为,大屠杀不只是犹太人历史上的一个悲惨事件,也并非德意志民族的一次反常行为,相反,它是现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科学的理性计算精神,技术的道德中立地位,社会管理的工程化趋势,正是这些现代性的本质要素,使得像大屠杀这样灭绝人性的惨剧成为设计者、执行者和受害者密切合作的社会集体行动。从极端的理性走向极端的非理性,从高度的文明走向高度的野蛮,看似悖谬,实则有着逻辑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许就在于:在任何情况下,个体都需要无条件地承担起他的道德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是一条长期以来盘踞在我们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线索,它背后是这样一个错误的观念:民主意味着“我的无知和你的智识一样好”。

—— 艾萨克·阿西莫夫

——————————

* 1964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

解析反智主义思想根源及演进的奠基巨著

——————————

版本特色:

★ 全文无删减

★ 资深译者精彩译笔,译文晓畅、准确

★ 新增大量必要的知识性注释,还原20世纪中期美国政治、社会、文化的独特生态

——————————

本书采用的是功能主义的模式,它试图找寻反智主义这一极具美国特性的现象背后的基本因素。同时,它也具有比较的眼光,在某种程度上,将美国视为整个现代工业社会的一个样本。

—— 大卫·理斯曼,美国社会学家,《孤独的人群》作者

当前关于这个主题最全面、最简洁、最完善的一部论述。

—— 沃尔特·拉克尔,美国历史学家、记者

这是一幅丰富的、复杂的、变幻莫测的心智生活图景,展现的是一个被实用主义理想所支配的社会。

——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智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为何在美国,智识本身及拥有智识的人屡屡遭到忌恨和怀疑?为何一部分美国人热衷于追捧自我奋斗的商业天才,而不信任政治精英?为何他们情愿接受煽动信息,却拒绝听从专家意见?

本书是解析美国反智主义传统的里程碑式著作,揭示出美国性格中的许多关键特征。它不仅从宗教、政治、商业、教育等方面追溯了美国生活中那些蔑视智识的人的思想根源和逻辑,而且试图说明知识分子作为民主社会的一股力量究竟是什么,以及他们的使命何在。

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著名社会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旗帜性人物,他所开创的承认理论完成了批判理论的“政治—伦理转向”,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在本书中,霍耐特通过重构黑格尔“为承认而斗争”这一早期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承认的正义理论,并结合具体的社会情境来探讨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再生产与个体认同机制之间的关联,以及承认的心理基础,展现出了承认理论与社会学、政治哲学,以及精神分析等诸多学科的当代相关性。

阿克塞尔•霍耐特的新书《我们中的我》极具原创性,也很重要。他在书中继续探索社会学解释与规范性评估之间的关系这一批判理论议题,并强烈主张拓展这一解释的概念,将认知关系与社会正义的诸种心理条件也囊括在内。本书是一项重大成就,尤其体现在霍耐特面对批评者时所做的有力辩护。

——罗伯特•皮平,芝加哥大学

这部文集中的每一篇都内涵丰富,不仅充实了阿克塞尔•霍耐特承认理论的重要细节,还阐明了它们的历史根源,即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霍耐特在这里发挥了他的最佳水平,他借鉴过往哲学家的见解,并展现出这些见解与社会理论、政治哲学,以及精神分析等诸多学科的当代相关性。

——弗雷德里克•诺伊豪瑟,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

荒原

【编辑推荐】

《荒原》一书分析研究了从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的英格兰荒原观念的变化史。作者维多利亚·迪·帕尔玛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副教授,本书出版后荣获了多种奖项,包括美国十八世纪研究学会设立的路易斯·戈特沙克奖,该奖项明确规定旨在奖励相关领域的杰出作品,获得此奖充分证明了《荒原》一书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迪·帕尔玛采取了“反风景如画”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厌恶”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

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材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将沼泽、山脉和森林视作“敌对领土”的概念,她认为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们所激发的厌恶反应而被归纳在一起的。

【名人评价及推荐】

这部构思绝妙、文笔优美的著作借鉴了一系列学科的知识,审视了自早期现代以来一直被忽视的荒原概念。迪·帕尔玛将荒原理解为自然的荒野和被人为开发后又废弃了的荒地。在农业改良和市场关系大幅变化的背景下,作者敏锐地描绘了对景观的审美反应与不断发展的中央国家权力和新调查技术所带来的压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美国历史学会

维多利亚·迪·帕尔玛的作品结合了艺术史、景观学、园林研究、科学史以及其他许多学科的资源,这一学术杰作综合了从土地圈地到审美崇高等不同主题的研究,为揭示当代生态环境挑战的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拥有精美的插图和令人回味的文字,《荒原》是一部原创的、信息量丰富的、优雅的学术作品,它在关于土地使用的美学价值和道德辩论之间建立了强大而令人惊讶的联系。迪·帕尔玛在众多学科之间自由穿梭,展示了荒原概念是如何长期而多样地塑造了我们的工业现代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方面。

——美国十八世纪研究学会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