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作者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
知名作家郭建龙2021年重磅新作!
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两千年丝路兴衰史!
中西之间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从中国出发抵达世界,从历史着眼预见未来
两千多年来,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中国自成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和中华文明富有韧性的延续性。但自张骞凿空西域 开始,历朝历代都有层出不穷的使者、僧侣、商人怀着不同的使命和目的,从中国出发,或穿越西部高山戈壁,或远渡重洋,一路向西探索中土以外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带回来的物质和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丝绸之路由此诞生。
这是一部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两千年的文明交流史,也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绸之路形成、兴盛、演变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挖掘,以生动通俗的文字,还原了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外交家、僧人、探险家等的传奇经历。西汉时期,张骞作为使者向西沟通大月氏和乌孙合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朝时期,玄奘远赴印度取经;进入宋朝,东南海上贸易贸易兴盛,瓷器、丝绸远销海外;明清时期,伴随着海禁政策的严格执行,丝绸之路逐渐衰弱。
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编辑推荐】
1.梳理中国人眼中的丝绸之路全史,展现中国在丝路历史上扮演的角色。
这是一部中国视角下的丝路兴衰史,完整梳理丝绸之路大舞台上与中国相关的征伐、贸易和文明交融。着重挖掘中国传世史料中的传奇故事,从中国出发,展现丝绸之路的形成、演变、兴盛和衰弱的宏大历史,以及中国在丝路历史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2. 人物故事和文明交融双重叙事线索勾勒丝绸之路大历史。
从穿越地理障碍的探险家、僧人和外交家的传奇故事切入,展现中西之间纵横交错的地理通道如何塑造历史上的世界格局,由表入里呈现丝绸之路上的地缘政治、信仰传播、商贸往来和文明碰撞。
3. 读懂丝绸之路的历史,预见未来的世界格局和文明走向
欧亚大陆的地理构造塑造了中西之间地理通道的路线和走向,一定意义上也决定这沿途国家的历史命运和文明底色。丝绸之路不仅是历史上的征服之路、信仰之路、贸易之路和帝国之路,在当下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也是决定着世界格局和人类文明走向的未来之路。
本书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以安史之乱中多位关键历史人物,即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的“弃长安”经历为线索,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以乱离亲历之人的经历解释变乱何以爆发与盛世何以崩陷,以此重新刻画安史之乱时期的完整历史图景。
1.新锐历史作者张明扬作品,多位名家倾情推荐
张明扬作为专栏作家,曾供职于专业书评媒体,阅读、研究和写作历史二十余年,著有《此史有关风与月》《天命与剑》《非常之人》《纸上谈兵》等历史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各大书榜推荐。本书也得到虞云国、许纪霖、刘擎、张宏杰、周濂、郭建龙倾情推荐。
2.注重史实与细节,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
作者着重笔墨于安史之乱中几位关键人物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人之上,提炼出与之相应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合理延展,补充史书叙述中的空白,于细节中展现大时代丕变中个体的挣扎与选择,聚焦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3.通俗历史读物,轻松好读
书中依托史实,抛开对全局历史的叙述,着重描绘安史之乱中人物群像,是一部讲述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的通俗作品。作者秉持严肃的历史态度,用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把刀光剑影中的山河破碎化作数幕场景展现,不似冷硬的历史作品,倒更像是一部文学创作,令人开了头便要读完方休。同名有声书也在喜马拉雅同步上架,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
4.随书附赠手绘长安城坊图
随书附赠手绘长安城坊图,略窥盛世长安这座当时世界上的大都市的辉煌。
从蜀地孤女到临朝称制,刘娥究竟是如何攀升到权力之巅的?
对于宋代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又带给今人什么样的启示?
看主人公刘娥,如何用一手烂牌打出多彩人生!
主人公就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的主角——刘娥——经过各个朝代、各种题材、各种版本的演绎,刘娥被塑造成为上位不择手段的反面形象,影响久远。
那么,历史上的刘娥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刘娥的一生,经历颇传奇与为励志。作者在对大量史料的专业研究基础之上,抽丝剥茧,用故事化语言讲述了北宋著名皇后刘娥传奇的人生经历,为读者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刘娥。从蜀地孤女到临朝称制,刘娥不仅一步步攀上权力之巅,而且开创了宋朝皇太后摄政的先例,确立了北宋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对于宋朝的发展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所以才有《宋史》称刘娥“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司马光赞刘娥“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刘娥用一手烂牌,不仅打出了自己多彩的人生,而且打出了一段精彩纷呈宋朝历史的“大女主”。
更进一步的是,作者以刘娥为切入点,以此独特的视角,描写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历史发展和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出北宋政治运行的逻辑,为大众了解北宋真宗朝、仁宗朝初期的真实历史开启了一扇大门。
编辑推荐:
1.该书填补了市场空白。近些年,一批宋朝背景的小说、电视剧的出现,引起大众对宋代历史的兴趣。本书讲述了历史上真实的刘娥以及北宋的历史,而且以刘娥为切入点,反映出宋代政治运行的逻辑,描写了宋代的政治制度、历史发展和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视角独特,使人耳目一新。
2.正视听。流传于民间的“狸猫换太子”等传闻,把主人公刘娥塑造成为上位不择手段的形象。而事实上,她开创了宋朝皇太后摄政的先例,确立了北宋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其经历颇为励志,从而唤起人们的同理心,在阅读的同时与主人公产生共鸣。
3.作者专业。本书作者刘云军,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宋史名家游彪,多年来专注于研究宋代女性史、社会史,对宋代史料、学术研究极为熟悉,保证了书稿的专业性、知识性。
4.史料详实。作者写作态度严谨。全书参考了《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官、私史书,也参考了《涑水记闻》《默记》《龙川别志》等宋代文人笔记,言必有据,杜绝戏说。
5.行文通俗。轻学术的写作风格,文笔自然、生动,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学习。 。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本书追溯北宋末年靖康之难的完整历史细节,讲述宋、辽、金三方的和与战,聚焦北宋历史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以及帝国由内而外全局性危局大爆发的前因后果。北宋宣和年间,帝国上下一片繁荣景象,然而盛世之下的隐患已成暗涌。财政困难、军事痼疾、恶性党争等内部危机,北方辽、金两国的军事威胁等外部危机,使得帝国渐成风雨飘摇之势。为“收复”作为战略屏障的燕云十六州,宋徽宗决定联金灭辽。宋金联盟虽然逐渐将辽国蚕食,但金国借此窥见北宋的虚弱,加之两国复杂的利益纠纷,金国转而南下攻宋。靖康元年(1126),金军第二次围攻汴京,十一月汴京城陷。北宋轰然崩溃,从盛世到灭亡仅隔三年。
作者以兼顾宋、辽、金三方立场的史料记载为基础,用通俗流畅的叙事笔法,试图复盘靖康之难历史发生的过程,探寻北宋盛衰之变背后的深层成因,以及超越时代的镜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