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20年,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每一个国家都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强者恒强,而欠发达国家却往往多灾多难?世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在运转着?
经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即新兴七国)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温铁军团队再次执笔,将这些国家在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次研究所选取的七个国家包括:越发走向金融全球化的中国和土耳其;农村分布广泛,组织化程度低,产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竞争力的印度及印度尼西亚;以及始终受制于“单一化”经济,未能完成工业化,并过分依赖原材料输出而遭受国际经济下行周期严重冲击的巴西、委内瑞拉和南非。
七个国家七个故事,虽然他们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当前的处境各不相同,但将他们放在一起观察,却还原了世界格局的本来面目,对于理解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以及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
本书为温铁军团队继《八次危机》后推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记录了我国应对第1次通胀危机的真实经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既要应对民国延续下来的长期高通胀,又要处置经济发展所内生的新矛盾,正如作者所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终,中国共产党靠土改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靠增量农产品稳定供给压低城市物价,成功吸纳了过量增发的货币,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
中国靠乡村土改缓解了通胀危机,而大多数没有开展土地革命的发展中国家至今仍难以从“发展陷阱” 中自拔。这些国家虽然在政治上取得独立,在经济上却又陷入了困境。对比中国经验,探寻如何应对此前半殖民地经济遗留下来的高通胀,归纳其经验和机制,对深化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指导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甚至指导世界各国应对通胀危机,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温铁军教授团队最新力作,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一部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的通俗理论读物。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上来看,乡村是危机软着陆的基础,重视“三农”,振兴乡村,是中国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所在。
本书收录了温铁军在各地的各类演讲,并辅以各乡建团队组织的调研报告、撰写的文章和未发文稿,系统整理、汇编了温铁军及其科研团队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问题的重要思考。全书通过11个“思考”,把“三农”问题纳入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乡村振兴和与之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从不同角度论述了乡村振兴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本站基于Calibre构建,感谢开源界的力量。所有资源搜集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邮件联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
进入21世纪以来的这20年,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每一个国家都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究竟是机遇还是陷阱?为什么发达国家可以强者恒强,而欠发达国家却往往多灾多难?世界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究竟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在运转着?
经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即新兴七国)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之后,温铁军团队再次执笔,将这些国家在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本次研究所选取的七个国家包括:越发走向金融全球化的中国和土耳其;农村分布广泛,组织化程度低,产业经济难以形成规模竞争力的印度及印度尼西亚;以及始终受制于“单一化”经济,未能完成工业化,并过分依赖原材料输出而遭受国际经济下行周期严重冲击的巴西、委内瑞拉和南非。
七个国家七个故事,虽然他们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以及当前的处境各不相同,但将他们放在一起观察,却还原了世界格局的本来面目,对于理解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命运,以及如何走出发展困境,都具有深刻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