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睿文化·写作课"丛书包含的书籍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

风靡欧美的动漫画工作坊经典教科书,已被译为十几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

作者马特·马登因漫画创作成就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国内读者期待多年,漫画版《风格练习》简体中文版首度公开

.

汉化经典原版设计,呈现讲述同一个故事的99种灵感

动漫画作者、广告文案、影视编剧、故事写作者必备的案头书

由《小说机杼》《破格:论文学与信仰》译者黄远帆翻译

英文版在豆瓣有近500人标记,评分9.0

.

这是知名漫画家马特•马登基于雷蒙•格诺的名作《风格练习》创作的漫画,以99种不同的漫画风格或形式讲述同一个简单的故事。它开发了讲故事的诸多可能性,每一种风格都是一个独特的设定:多视角,视觉与语言戏仿,格式变换,对故事内容的彻底重组,等等。马登这些不可思议的讲故事的方法,将给面临困境的讲故事的人带来全新的思考,为他们拓宽风格的限度。阅读本书,将开启一趟充满哲思的故事世界之旅,富有趣味,暗藏惊喜。

.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由美国漫画界最具创造力的头脑之一创作,巧妙而富有趣味地探索了漫画创作的各个层面,带给人形式上的纯粹乐趣。

——斯科特·麦克劳德(美国著名漫画家、漫画理论家)

愉悦迷人,令人信服。这是一部幽默杰作,欣赏起来就像是罗伯特·斯蒂文森、伊塔洛·卡尔维诺以及动作漫画的结合体。

——哈里·马修斯(美国作家,第一位入选“乌力波”的美国人)

至少还有书

《至少还有书》是《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帕梅拉·保罗的读书记录。帕梅拉拥有一本高中时期开始使用的读书笔记“鲍勃”,记录了她迄今为止读过的图书条目。她择取记录在“鲍勃”中的21本书,讲述了她在人生高光或至暗时刻从书籍中获取的力量,这既是一个人的读书史,也是她个人的成长史。

从《审判》《愤怒的葡萄》《安娜·卡列尼娜》到《弗莱希曼》《饥饿游戏》《时间的皱褶》,书籍永远是她的依靠。是这些书让她懂得享受孤独,变得果敢,不再被世俗绑架,认识人间情感的真挚或粗糙,也勇于接受惊心动魄的冒险。从被动接受指定书目到对不喜欢的书或人说不,对从隔着书本在安全距离感受黑暗到真正认识黑暗,从遁入书籍逃离现实到与书相伴成为自己,是书让她从一个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小读者成长为谨慎的择书者、老道的阅读者。

此书分享了一个人读书的趣味、书给人的滋养和抚慰、荐书的尴尬与共读的乐趣,也提醒我们思考,人为什么读书,而书又在我们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改变了什么。

--------------------------------

1. 北美出版界盛赞,数十家媒体激赏

· 北美传奇出版人罗伯特·戈特列布盛赞:“我生来就该读的一本书!”

· 《出版人周刊》《图书馆杂志》《科克斯评论》好评推荐、Lithub “zui佳书之书”

· 《华盛顿邮报》《经济学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魅力》 《纽约客》 《大西洋月刊》 《时尚芭莎》《 奥普拉杂志》《旧金山纪事报》 《人物》《名利场》《西雅图日报》、Vogue……数十家媒体“必读”推荐

· 谷歌演讲特邀专题,Buzzfeed“今夏必读”,线上零售平台 Warby Parker 、评论网站 Salon 、流行博客 Popsugar、生活方式网站 The Review Broads一致推荐

2. 温情治愈又传奇,笑中带泪的阅读人生

· 从自闭女孩到专栏作家

· 从追星少女到全职妈妈

· 从孤胆背包客到黑手党漏网之鱼

· 从囫囵吞书客到老道择书者

· 从“滞销书作者俱乐部”成员到《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总编辑

3. 阅读盛宴,金句频出,每一个热爱阅读的人都能找到共鸣

· 大型种草书单,上百本经典图书,曾抚慰作者的某一本书,也必将在某一刻治愈你

·关于阅读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你为什么读书?如何择书?如何荐书?如果通过书籍看懂另一个人?为什么喜欢某个版本胜过另一个?为什么喜欢某种题材胜过另一种?无暇读书、堆书如山怎么办?何必读完每一本书?

写作这门手艺

【编辑推荐】

1. 美国书评人协会终身成就奖、普利策奖、乔治‧波尔卡新闻奖得主约翰·麦克菲,公开讲述普林斯顿大学四十余年的写作课程。这是读者期待已久的一场大师写作课。

2. 约翰·麦克菲的学生中有多位也是普利策奖得主,还有很多活跃在《纽约客》《时代》等知名媒体,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寻路中国》的作者彼得‧海斯勒。

3. 这本书在美国一出版即反响强烈,广受赞誉,分别荣获当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年度好书,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年度好书。

4. 如果你是一位对非虚构感兴趣的媒体从业人员,一位写作者,这本书将带你发现什么是非虚构写作当中的创造性;如果你是一位编辑,一位出版人,这本书将为你揭秘出版行业的内部运行规则。任何想要了解写作、或了解出版物的形成的人,都不应错过此书。

【内容简介】

没有约翰·麦克菲的鼓励,就不会有《江城》。——彼得·海斯勒

约翰‧麦克菲,美国非虚构写作大师,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非虚构写作四十余年,其学生中有多位成为普利策奖得主,还有很多活跃在《纽约客》《时代》等知名媒体,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彼得‧海斯勒。

在《写作这门手艺: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中,麦克菲不仅分享了自己充满曲折、刺激和陷阱的写作故事,更是坦承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非虚构写作这门课程中累积的经验与想法。他的文章随性但专业,充满了对如何确立主题和结构、写作技艺、采访技巧、甚至写作所用工具等方面的经验之谈。他将写作看成是存在于世的一种方式。也正是这种理念,让本书变得异常生动。这是读者期待已久的一堂大师课。

【媒体及名人评价】

没有约翰·麦克菲的鼓励,就不会有《江城》。

——彼得·海斯勒

这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写作指南,而是一本更富有深度的、更具个性化的写作总结和记录。

——《出版人周刊》

麦克菲的写作来自于他的耐心和专注:他似乎拥有一双既能旋转、变焦,又能定位的眼睛,他的耳朵似乎像录音机一样,能记录下一切。

——罗伯特·麦克法伦(布克奖评委会主席)

这本书对写作生命中痛苦的一面致以美好的敬意......这是麦克菲之上的麦克菲;这是麦克菲对自己最重要的作品的评论,辅以小小的背景,充满温情的八卦逸事......这是一本亲密的书——在麦克菲的作品中,这种亲密感是很少见的。

——《纽约时报》

任何一位有所成就的、或者有所抱负的写作者,都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本书来获得有益的启发。

——《华盛顿邮报》

读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麦克菲在普林斯顿大学几十年的写作课程为什么如此成功。这些篇章构成了一堂写作大师课。

——《科克斯书评》

麦克菲为创造性非虚构写作设定了标准。他以幽默泰然的方式回忆了他如何进入一个个故事过程当中的趣闻轶事:从采访、报道、起草和修改,再到与编辑和出版商之间的往来合作……这本书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关于写作的路线图,在曲折、刺激和陷阱中穿行,其中既充满欢乐,也充满悲伤。

——《图书馆杂志》

这本书是一系列谈话、故事、自传和宝贵的看法和经验的结合,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坐在麦克菲的课堂里一样受益无穷。

——《华尔街日报》

在普林斯顿大学,我上过十二周的麦克菲写作课。……麦克菲一直在教这门课程,据我所知,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他以前的学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在各类杂志和报纸工作,或者专职从事写作。

——戴维•雷姆尼克(《纽约客》编辑,普利策奖得主)

麦克菲教我们尊重语言,在意每一个字,并删掉模糊的同义词……也许有些作家让写作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这不是麦克菲所树立的榜样。麦克菲认为作家是比其他人写作更为艰难的人……我怀疑我们很多人从未参加过这么多年来引起如此深刻共鸣的课程。

——《普林斯顿大学校友周刊》

麦克菲的读者,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尊崇的非虚构叙事记者,将在《写作这门手艺: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的船形散文里获得丰富。……我仔细品读着每一个字。

——科尔比•库默尔(《大西洋月刊》编辑,美食作家)

这本书就像麦克菲在他三十多岁时写得任何东西一样精练而有力……书的重点看上去在于作者在一生的写作中积累的智慧,常常令人愉快地回忆起麦克菲在写作这门手艺上的长期学徒生涯……但它真正吸引人的不是其所提供的写作方法,而是关于人本身的东西。读者将会在这本书里发现无尽的迷人之处,还能学到很多。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写作这门手艺:普林斯顿大学写作课》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看到一位大师如何向我们解构他作品中几乎不可见的习惯,其结果是让我们看到一种有探索性的、丰富多彩的、独特的致力于写作的生活,令人赞叹。——《波特兰先锋报》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