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专业书籍"标签的书籍

创新者的窘境

【编辑推荐】

◎“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传世管理经典。2020年1月,克里斯坦森教授不幸因病离世。作为他经典作品中的经典,《创新者的窘境》值得所有创业者、企业家收藏和阅读。

◎全球畅销20余年、广受追捧的商界《圣经》,“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开山奠基之作。《创新者的窘境》最早出版于1997年,一直流传至今,其中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管理思想,是一本不会过时的经典。这本书奠定了克里斯坦森创新大师的地位,他本人也被誉为“当代50名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之一”。

◎对乔布斯、贝索斯影响巨大的一本书,比尔·盖茨、安德鲁·格鲁夫、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推荐阅读,吴晓波、陈春花、周航 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纵观全球商业史,不乏许多在叱咤风云中突然倒闭的行业巨头。

面对市场变化和新技术的挑战,这些管理良好、认真倾听客户意见、积极投资技术研发的成熟企业,反而输给了其他采用破坏性技术的新兴企业,并逐渐丧失市场主导权。这就是“创新者的窘境”。

在这本书中,管理学大师克里斯坦森分析了计算机、汽车、钢铁、零售等多个行业的创新模式,并提出了决定企业成败的两个重要概念:

延续性技术和破坏性技术。延续性技术:根据主流客户需求,不断延续或强化产品性能的技术;破坏性技术:满足低端市场的客户需求,或者为了新市场而开发的技术。

价值网络。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关系,包括客户、产品、技术、组织。价值网络决定了企业的能力和局限。

要想避免被竞争对手颠覆,企业必须牢记五大原则,以此决定何时使用哪种技术,何时不盲从于客户,何时转向性能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的产品,何时成立独立机构,制定新的流程和价值观。

原则一:企业的资源分布取决于客户和投资者;原则二:小市场并不能解决大企业的增长需求;原则三:企业无法对并不存在的市场进行分析;原则四:机构的能力决定了它的局限性;原则五:技术供应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场需求。

《创新者的窘境》英文版于1997年出版,此书一出便立刻奠定了克里斯坦森在管理学领域“创新之父”的地位。他曾是比尔·盖茨和安迪·格鲁夫的座上宾,也是政客、商企所尊敬的商业思想领袖。时至今日,破坏性创新理论仍被创业者、企业家奉为圭臬。

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宪政的25个司法大案

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三篇精彩的宪法论文与25个司法大案组成,一共28节。这三篇论文是《美国宪法的英国普通法渊源》、《保守的美国革命产生了长寿的联邦宪法》和《美国宪政法治捍卫者:最高法院的九尊护法神》。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三篇文章分别扼要论述了美国宪政中的英国因素、美国特征及平稳发展的原因。25个司法大案则主要包括:确立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1803)”、引发内战的“斯科特案(1857)”、结束种族隔离的“布朗案(1954)”、导致总统下台的“美国诉尼克松案(1974)”,以及裁决总统选票的“布什诉戈尔案(2000)”。每个案例自成一节,既有生动的史实叙述,也有引人深思的法理分析。25个案例异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王缉思为本书作序。他在序中说:“本书并没有就法律谈法律,而是用生动的笔触,翔实的资料,描述了法治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生根到开花的历程。联邦最高法院的25个故事所揭示的,是一以贯之而又不断发展的一种观念,一种精神。美国宪政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让读者去细细品味。”“要研究美国的任何一个侧面,都需要了解美国法律”。作者以对美国问题的敏锐眼光,积20年观察、研究之功力,将学术著作的准确性与通俗读物的可读性融为一体;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但能使历史学者了解美国历史的宪政之维,也能使法律学者明白任何一个重大案例都是历史的沉淀。
本书的附录部分除了收录《独立宣言》、《合众国宪法》、大法官任期表等一般内容外,还逐条罗列、并简介了写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网络资源和参考书。另外,书中的前言(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略论)和后记(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也同样精彩。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