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互联网"标签的书籍

被互联网辜负的人:互联网的士绅化如何制造了数字不正义

强加《用户协议》,引导无意义的点击、停留、互动

互联网平台有很多工具来吸引、利用和剥削用户

但贡献内容、人气和数据的用户对平台如何运作没有约束力

20年间,互联网如何从屠龙者变成恶龙

------内容简介------

想象你生活的城市地图上忽然多出来一块空地,规划者邀请 有特定背景的人加入,包括你,一起在这块空地上建设议事大厅、居住区、运动场、电影院等设施。大家一起添砖加瓦,几个月间空地变成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社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申请加入。几年后,随着涌入人群一波接一波而来,规划者提议社区建设新空间,迎合新人群、新需求。你和其他初代居民反对,认为这会破坏社区氛围,但规划者不再理会你们的想法。你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难:留下,无法参与决定社区的未来;搬走,带不走你在社区里熟识的邻里、你给社区贡献的东西。

这是真实发生在互联网近二十年里的事,互联网像遭遇士绅化的老城区,变得更加便捷、光鲜但缺乏多样性,有明确优先服务的人群,极端重视利润而轻视社群,急着把最初搭建社区但已不再有利用价值的人群边缘化甚至扫地出门。本书以美国为例,记录这个过程怎样发生,它的实质危害如何,以及网民可以如何行动。

------各方赞誉------

《被互联网辜负的人》巧妙地拆除了科技巨头的浪漫化概念,帮助读者理解互联网是一个日益孤立、商品化、被监视和失所的地方。这本易读易懂的书绝对是我所有课程的必读书目。

——克莱门西亚· 罗德里格斯,美国天普大学媒介研究教授

《被互联网辜负的人》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士绅化及其在失所、孤立和商业化方面的后果已经从城市经济领域转移到了互联网上。这本书揭示了数字世界是如何从DIY反主流文化的空间转变为企业寡头的游乐场的。

——保罗·杰尔包多,伦敦国王学院数字文化中心主任

杰西·林格尔继承了简·雅各布斯、玛格丽特·米德和丽贝卡·索尔尼特的传统,是美国令人敬畏的新批评声音。

——希瓦·维迪亚那桑,《谷歌化的反思》作者

操控

胡泳 姜宇辉 一致推荐!

身处数字世界的警示说明,用户体验设计专家“逃离”科技公司后的反思之作

.

科技公司极力想要掩盖这则事实:人们正被人为地塑造成它们期望的样子。

请尝试回想数字世界中常见的几个场景:收到一条直击兴趣点的推送,点进阅 读;跳出一个红包界面,点进领取;看到一则“限时优惠”信息,立即下单……为什么数字世界总能说服人们,让人毫无抵抗地理性失灵?

科技公司前用户体验专家利拉斯·马加利特,结合社会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向读者揭露了数字用户被算法/技术所操控的事实。她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被广泛应用于科技产品的脑科学机制,并进一步讨论了技术对人产生的生理、心理,乃至文化方面的影响。作者呼吁人们重新审视数字世界中的交互,警惕趋于无形的数字操控。

.

【推荐】

所有的技术和工具,都既可以用于积极的目的,也可以用于消极的目的。利拉斯·马加利特看到了硬币的两面。为机器学习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潜力感到兴奋的同时,她也对技术日益左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出了警告。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

诚如作者所言,本书创作于忧患之际,由此亦试图对这个时代的重重危机进行全面反省。作者并没有如很多人文研究的俗套那般,搬弄诸多批判理论的经典立场,而更是直指人心,直面现实。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如充满警示和启示的纪录片一般,将读者的目光带向那些被隐藏起来的暗处,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或许,“操控”已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但作者更试图带给我们诊断病理的眼光,乃至走出困境的勇气。推荐给每一位深陷迷惘但却苦苦求索的读者,也期待大家都能从书中获致属于自己的那一线光亮。

——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变量

我们要像观察一棵树一样细致观察中国的变化:

贸易摩擦只是一根树枝,国际关系才是大树,

民粹主义是谁也无法忽略的力量,

互联网不可能对所有传统行业发起“降维打击”,

城市也悄然进行着革命,

自下而上的力量浮出水面,

大山深处的留守儿童学校出乎意料地成为素质教育的革命场,

重建社群正在消除人性中的自私、偏见和戾气。

像观察一颗树一样,

剥离迅疾而无关紧要的变化,

小趋势,

是变量的密码。

——————————————————————————————————

>> 洞察新的机会

在这个时代,生活中的微小变化,正在成为小趋势,在这些小趋势,可能只发生在人口的1%当中,但是,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每一个小趋势,都有可能孕育出下一个时代洪流。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通过这本书是你了解小趋势和获得新机会的钥匙。那些 能够被观察到的事物才是属于你的。

>> 获得历史感

历史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历史感却是可以通过积累、思考、观察、顿悟形成。这本书记录的不是当下的新闻,也不是未来的史料,而是研究变量背后的逻辑。它将帮你唤醒历史感,让你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命运以及自己所处的时代。

>> 成为第一批掌握小趋势的人

拥有这本书,你将成为全世界第一批掌握小趋势的人,第一时间加入到何帆老师30年的长期计划之中,亲身见证这个庞大的知识工程从奠基到竣工,成为何帆老师此后30年苦行何长跑的第一批同路人。

>> 独特装帧工艺

《变量》特别选用风雅精致的180g法莎纸作为外封,这款纸微微泛着自然的淡黄色,15%的植物果壳含量让纸张上呈现出若隐若现、星星点点的杂色,纸张上毯纹仿佛时间的烙印,触摸上去能感受到其丰富的内涵。外封主体的变量二字点画单纯、粗细均匀却柔中带刚,磅礴大气。封面中间一圈圈微微闪现的是波纹、是声音、是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小趋势,用烫银工艺处理后,折射出若隐若现的光亮。切口处的赭石色书砖印刷工艺与封面主色调相互呼应——复杂、混沌饱含热情。切口处留白的时间2019—2049是这一系列书的时间跨度,更是这本书与你的一个约定——共同见证中国最让人激动的30年。这本书开本为精装大32开,既方便您随身携带也适合收藏于书架。

《变量》系列书将每年选择一个年代色,以色彩表达对上一年的感知。2018年是暗流涌动的、摇荡的和惶惑的,过去的大部分变量的能量在这一年结出了果实,而新的变量正在孕育和生长。赭石像江河浊流,也像丹霞地貌中的岩石,它剥蚀也被剥蚀,浑浊而磅礴。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