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传记"标签的书籍

苏东坡时代

孔见笔下文字奇象竞出,学涉东西,思接今古,一行行指向时空的宽阔和深远,让人不免有些惊奇。他的文字有一种亲切和从容的风格,举重若轻,化繁为简,就像朋友之间的随意聊天。

——韩少功

【编辑推荐】

◎ 韩少功 李敬泽

张炜 梁永安

马勇 谢玺璋 联袂推荐

◎ 追随苏东坡的足迹,走进中华文明造极的北宋王朝,见证士大夫群体的安身立命与社会担当,以及内心深处的光风霁月与阴雨晦冥……

◎ 孔见老师通过对苏东坡的解析,是在向中华文化致敬。本书力图通过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一系列人物的行迹和思想,从不同方向潜入北宋这个儒家王朝,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野,并在整个中华文化史的大格局中加以端详与测度。在还原历史现场的同时,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人性等不同层面,作出具有想象力的解读,写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史。

◎ 本书以文学方式书写历史,除了必要的情景再现,让死去的人物复活起来,没有其他虚构、杜撰、编造和戏说的成分。全书写作以正史为依据,也参考了与那个时代相关的私人笔记和著述。为了增强阅读的通畅度,对于一些晦涩的引文,做了必要的白话翻译。

◎ 史学的构架,文学的韵味,儒道佛的玄思,还有浓浓的烟火味,本书文辞隽永、意蕴丰厚,在讲述历史事件和描述历史人物中表达了独特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凝练了中华人文精神,重构了将儒、道、佛三家思想通而为一的中华文化人格。

【内容简介】

本书沿着苏东坡错落的脚印,走进中国文化最璀璨的北宋江山,以其跌宕起伏的人生为线索,将这个时代的人物与事件串缀起来,重现儒家王朝难再的荣光。

范仲淹、周敦颐、邵雍、欧阳修、王安石、程颢、司马光、苏东坡、赵抃等士君子身上散发的光辉,更是让人真切地体认到,人是一种值得珍惜与尊重的物种,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宠荣。倘若失去了人性的辉光,生存就成了一种羞辱和不幸。

作为时代之子的苏东坡,在命运的折转升沉中,出入于儒道佛三家,把风尘弥漫的日常生活当成丛林道场,将云端之外的冥缈天道,带入浓呛的人间烟火,在完成自身造化的同时,实现对中华文化人格的重新定义。

猫鱼

★备受期待的华语重磅新书,电影人陈冲非虚构长篇作品

——从上海童年的老房子到旧金山的家;从少女时代“小花”剧组到《末代皇帝》《太阳照常升起》的银幕背后;从祖辈的往事到父母、哥哥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猫鱼》是当代不可多得的回忆录,是知识人的心灵史,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也是一部当代女性的成长之书、勇气之书。

★金宇澄、罗新、姜文、许知远诚意推荐

——“《猫鱼》是高水准的自传体散文集,既是个体生命史,又是时代大记录,一字一句,真气充盈。”(罗新)

“陈冲建立的纸上王国,细腻、自由、直率,她的人与事,尤其几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填补了文学上海的叙事空白。”(金宇澄)

“《猫鱼》是陈冲珍贵的个人记忆,写得鲜活、深邃。她毫不畏惧地邀请你踏入其中,经历她的人生……这种勇气,不是谁都有。”(姜文)

★人的生命就像猫鱼,始终卑微、弱小,却坚韧地活着。在日常之中,期待奇迹发生

——“‘猫鱼’是当年的上海话,菜场出售一种实该漏网的小鱼,用以喂猫,沪语发音‘毛鱼’。随着以后猫粮的出现,它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上海之冬,一只“猫鱼”死而复生,成了我和哥哥童年唯一的奇迹。“猫鱼”是生命里转瞬即逝的灵感,是人的本性里被遗忘或隐藏的真相,是日常生活中体验的每一个奇迹。

★《收获》文学榜长篇非虚构获奖作品

——“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文学意义上独特又深沉的陈冲,她以克制内敛的笔法向着家族历史征进,踏进如烟的家族往事又不沉溺其中,通过众多日常的生活细节完成了对家人形象的刻写和赋形,从而与历史生活达成了深沉又动人的联系,作品呈现出的沉郁悲悯让人为之动容。”

《猫鱼》是电影人陈冲的长篇非虚构作品。祖辈与母亲的故事、平江路老房子的岁月,“小花”摄制组大篷车的日子,独自踏上异国留学之旅,每一部电影不为人知的幕后,生命中的爱与痛楚、挣扎,经由作者的回望,跃然纸上。写家族故事,是独特的上海叙事、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从《小花》到《末代皇帝》《意》《太阳照常升起》等等的银幕前后,是电影艺术家的传记;从上海童年到异国打拼,一段段人生旅程,是女性兼具激情与柔情的私语。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

👀 自由并非唾手可得 👀

📖 65篇人物传记讲述西方2000年自由思想发展的历史 📖

📕 编辑推荐

 本书讲述了欧美2000年的自由发展史,是一本西方自由思想发展的入门书。作者清楚地表明,自由始于一种理念:人们生来就有获得自由的天赋权利,有追求梦想与和平生活的机会。

 本书以65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为基础,这些人物不乏大众熟悉的名人,如李尔本、托马斯·杰斐逊、安·兰德、伊拉斯谟、蒙台梭利、拉伯雷、 马克·吐温、亚当·斯密、贝多芬、罗伯特·海因莱因、玛格丽特·撒切尔,等等。不仅有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也包括文学家、教育家、音乐家……作者从人类争取自由进步的角度,展现这些人物不为人熟知的一面。

 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金,这些伟大的自由主义斗士如何解决他们时代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如何一步步为我们今天的自由生活奠定基础?读者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推荐语

这本鼓舞人心的历史著作让全世界热爱自由的人的精神都为之振奋。 正如吉姆‧鲍威尔所言,自由并非唾手可得。这本书很棒!

——乔治·B. N. 阿耶提,美利坚大学经济学教授、《遭背叛的非洲》作者

这本激励人心的书是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的信念的有力证明。

——《出版人周刊》

这本书的内容亟需推荐给更多的读者。

——詹姆斯·M·布坎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吉姆‧鲍威尔诠释了自由思想的伟大力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让争取人类自由的历史斗争栩栩如生。

——理查德·派普斯,哈佛大学教授

吉姆·鲍威尔撰写的这本关于自由斗士的历史著作情节紧凑,充满热情,涉及从西塞罗到梭罗、从拉伯雷到安·兰德等众多人物。

——詹姆斯·博瓦德 ,《失去的权利》《锁链里的自由》作者

《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一书令人爱不释手,涉及的人物都充满智慧和魅力。

——加里·S. 贝克尔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教授、诺贝尔奖得主、《生活中的经济学》作者

作者为所有热爱自由的人都提供了一本有益的参考书。每晚读一个故事,能提升你的精神。我打算给我的子女每人都赠送一册。

——兰迪·E. 巴奈特 ,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奥斯汀·B. 弗莱彻讲席教授、《自由的结构》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关注那些追求进步的先驱——从西塞罗到马丁·路德·金,通过65篇人物传记,讲述从罗马共和国危机到争取妇女解放的2000年来,人们为摆脱压迫、追求平等、和平、正义而进行的斗争以及这些斗争如何改变人类发展进程。

作者经过30多年的资料整理——包括各类信件、日记、未发表的手稿及对知名学者的采访和研究,概述人物的经历及其贡献,同时引导人们对这些历史人物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毒堇之杯

探寻被偶像化之前的苏格拉底

以这位伟大思想家充满爱与热情的一生

讲述雅典娜之城的权力、财富、战争与衰亡的史诗

---------------------------------------------------------

◎内容简介

公元前399年5月的一天,日头轻快地升上彭特利山,500名雅典公民匆匆穿过泥砖房、公共澡堂和雅典娜胜利神庙,直奔宗教法庭。他们将要审判一位特立独行的老人——苏格拉底。他被控“不敬神”和“腐化青年”,很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他必须站在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生命辩护。

苏格拉底的一生动荡不安。他从卑微的石匠之子成长为一名战士和一位哲学家。他没有在恢弘壮丽的学园、宫廷里思考,却在鞋匠店里演讲。他喜欢在雅典街头赤脚漫步,随机向人提问,质疑习以为常的观念。他担心追求富足会招致盲目的享乐主义,而“民主”则会沦为争斗的托辞。他关心生命和真理,关心美德是什么。

然而,这个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却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文字,他本人始终是一个谜团。为了还原他的一生,贝塔妮·休斯走遍希腊的考古现场,带我们来到古代雅典人的家庭、街道、会场、酒宴,结识政客、将军、商人、工匠,参观热闹非凡的市政广场,走进举办大赛的竞技场,参与雅典神圣的宗教节日,重构苏格拉底生活过的世界。

最后,苏格拉底迎来的是一杯毒酒,等待雅典引以为傲之文明的却是战争、内讧和衰败,是古典精神的堕落。苏格拉底问道:我去死,你们去生,哪个更好?何为正当的生活?如果我们不幸福,城墙、战舰和恢弘的雕像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文明的大哉问。

---------------------------------------------------------

◎作品看点

★打破单维度、抽象化的刻板印象,寻找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苏格拉底

关于苏格拉底的记载只鳞片爪,他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只是一个偶像、一些耳熟能详的只言片语,或者是勇敢地反对不公正社会的象征符号。然而,真实的苏格拉底是石匠与接产妇的儿子,出生于雅典城外的边缘地区,面貌丑陋、大腹便便,一年四季只穿一件破旧长袍。他曾披甲执盾,作为一名战士奔赴战场,也曾与漂亮的男孩亚西比得成为情人。他明白自身的脆弱和愚蠢,智慧、正义却也不乏自我陶醉、滑稽和喜剧性。他像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生活并热爱着世界,只是他从不放弃思考与追问,永远寻求着真理、美德与良好的生活。

★一部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雅典民主从建立到衰败的恢弘史诗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最悲壮的战争,也是西方文明的转折点。苏格拉底就生活在这场希腊世界最大的内战期间,目睹了雅典民主的兴盛与衰落,观察着人性的光辉与黑暗。希波战争的胜利鼓舞了雅典人,让自由与民主成为雅典人民的骄傲,但随后发生的德里昂之战、米洛斯屠杀、西西里远征、阿吉纽西战役以及三十僭主政变等事件,却让雅典民主一步一步走向残暴与疯狂。本书对雅典历史上转折性事件的梳理,让苏格拉底的一生与雅典民主的堕落成为相互交织的两条主线,在精彩的历史叙事中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民主的脆弱、自由的珍贵和智慧的力量。

★以大量考古新材料,还原苏格拉底的生活世界

哲学史通常强调苏格拉底赞扬灵魂而贬抑肉身,但事实上,他并没有将物质身体与哲学思考分开,反而热情地体验着现实生活。为了更贴近苏格拉底,作者追随他的脚步穿越希腊大陆,观察苏格拉底本人可能见过的自然风景和城市景观,感受他可能体验过的声音和气味,寻找他可能在雅典使用过或见过的物品(考古发掘出的硬币、建筑遗迹、莎草纸、工具、香料等)。通过结合实地考察、考古发现和文献等各类材料,本书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大量场景化描述,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探索苏格拉底所处的物质景观,并由此想象他的生活。

★以雅典人的视角,再现“苏格拉底审判”背后的复杂历史

苏格拉底之死是思想史上最著名的死亡之一,标志着民主雅典的衰落与希腊黄金时代的消逝,也深刻影响着后世无数思想家与艺术家。本书以苏格拉底审判为起点和终点,通过还原雅典的现实政治、相互冲突的理念、独特的法律体系和宗教思想,试图以雅典人的视角呈现苏格拉底审判及其死亡时的基调、氛围、味道、气息,以及涌动的暗流。苏格拉底的一生都对雅典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说到底,正是他对人类的热爱促成了他的死亡。他至死都仍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值得更加良善的生活。

★重构群星璀璨的古雅典,全方位展现那逝去的黄金时代

苏格拉底生活在“希腊奇迹”年代,雅典崭新的圆顶会议厅和雅典娜青铜像拔地而起,这座繁荣的城邦控制着庞大的“提洛同盟”,并使财富充满了帕特农神庙。剧作家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历史学家色诺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家巴门尼德、芝诺、德谟克利特、阿那克萨戈拉等群星聚集在雅典,创造出无数的艺术、文学与哲学珍品。本书描述了一个辉煌的雅典黄金时代,遍览其深广的军事、文化和社会景观,呈现古典时代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古雅典那繁忙、神奇、悲惨的70年。

★入围英国作家协会奖,《纽约时报》畅销书,被多家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

---------------------------------------------------------

◎推荐语

这部杰作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生动的政治和社会史。贝塔妮·休斯唤醒了一座沉浸在变革中的城市,回顾民主、新财富和权力的黄金时代,进入一个饱受战争和内斗折磨的世纪……(她)描绘了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了不起的怪人的画面,赤脚在街上漫步,与陌生人交谈,拒绝顺从……(这本书)是当今的一座有关古典哲学与艺术的充满趣味性的灯塔。

——英国《泰晤士报》

休斯提供的是更为重要的东西:苏格拉底的一生和他的时代,质感丰富、氛围感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使这个人成为所有哲学家中最神秘的一个。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和闻到这个男人,发现他所有的怪癖和弱点,以及受到质疑的才华。

——美国《纽约时报》

休斯散文式的写法有如富有文学色彩的电脑成像,为读者再现了古典城市的喧嚣和炫目多彩……有时我们会在她的带领下穿过现代雅典的街道,有时穿过考古遗址,有时进入博物馆的地下室,那里隐藏着稀有的宝藏。她不遗余力地展示栩栩如生的苏格拉底的世界,她的作品真正地体现了生动的古希腊风貌。

——英国《观察家报》

世界1937

殿堂级历史杰作;

影响全球的政治领袖、诺奖获得者丘吉尔唯一一部人物评论文集;

记录29位世界各国风云人物;

政治风波、复杂外交、残酷战争、王室丑闻,感受二战前的动荡时代;

书写世界历史的宝贵记忆;在动荡的时代聆听智者的声音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丘吉尔唯一一部人物评论集, 写于两次世界大战之交的1937年。在这个动荡的大时代,丘吉尔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希特勒的崛起、西班牙革命、爱尔兰自治运动和世界经济大萧条。他回忆了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阿拉伯的劳伦斯、福煦、克列蒙梭、阿瑟·贝尔福、乔治五世、基钦纳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人物,也展望了罗斯福与希特勒的不同未来。作为现代历史中领袖绝伦的政治家,书中浸透了他对历史、对政治、对人生精准的体悟,对重要问题的理性分析与独特见解和对相关人物亲身接触的直觉感受,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物之书、时代之书。

【编辑推荐】

1、本书是影响全球的政治领袖、诺奖获得者丘吉尔的人物评论文集。也是丘吉尔极少尚未出版中译本的原著,填补了国内出版的空白。

2、在本书中,丘吉尔记录了4位君主,3位元首、总统,4位总理、首相,5位元帅、司令,7位大臣、部长,3位作家,共29位风云人物。除阿拉伯的劳伦斯、威廉二世、萧伯纳、卓别林、罗斯福等少数人物外,他们在国内大多没有过专门的传记出版,也没有过专门的记述,但也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丘吉尔从自己对他们的交往和熟识出发,为每人写作了一篇传记,不光极具见识,仅就对他们的记录而言也十分珍贵。

3、书写动荡的大时代,保存世界历史的宝贵记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革命、希特勒崛起、西班牙革命、爱尔兰自治运动、世界经济大萧条。充分展现了从理性乐观的19世纪到阴郁动荡的20世纪的时代转变,读者可以体会充溢于全书的动荡、紧张的时代氛围。

4、忠实记录英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布尔战争、爱尔兰自主、剥夺上院权力、自由党分裂、工党崛起、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爱德华八世退位、童子军运动,这些大部分没有通俗的史书论述,通过丘吉尔对这些事件亲历者的回忆,读者能够一窥当时事件的面貌。

5、透过众多人物和事件,读者可以尽览丘吉尔独特的政治见识:他对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同情,对希特勒的警惕,对罗斯福新政的怀疑,对费希尔勋爵(导致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败的罪魁祸首)的否定,对萧伯纳和H.G.威尔斯的嘲弄,对爱德华八世(为爱情抛弃王位)的维护……更重要的,是对一位位将自己奉献于英国的时代人物的尊敬:罗斯伯里勋爵、约瑟夫·张伯伦、约翰·莫利、阿斯奎斯、阿拉伯的劳伦斯、道格拉斯·黑格、亚瑟·贝尔福、寇松勋爵、乔治五世、贝登堡男爵、基钦纳、吉卜林……

6、29幅传主肖像,190条注释,在每篇传记前增加了简短的完整的生平简介,便于读者理解。世界历史专职译者翻译,流畅好读。

7、双封精装方脊设计,内封采用压凹工艺,凸显庄重。封面采用自带纹理的大地纸,精致文雅。

宋庆龄图文全传

◎20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典藏传记

◎《孙中山全集》主编、百岁学者尚明轩作品

------------------------------------------------

★内容介绍

宋庆龄是一位非常有个人特点的政治家,被誉为“国之瑰宝”,是20世纪伟大女性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研究员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孙中山和宋庆龄相关研究和著述工作。几十年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新史料的发现,他的代表作《宋庆龄传》也一再修订、重版。尤其是在2012年曾做了大幅度增补工作,添加了宋庆龄后半生的大量内容,使这本传记在内

容上更加完整。

此次出版,考虑到宋庆龄一生所留下的珍贵影像和各种文物都是重要的历史载体,又增加了近500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文字相互映照,增强了可读性。

------------------------------------------------

★学者推荐

这是一个头脑清醒的政治家的态度。我们往往听到有的人这样说,他违心地做了一些什么事。宋庆龄不是这样。她默默地从事她的工作,决不随声附和,做些什么违心的事。她坚持这个态度,一直到她停止呼吸。

现在应当得到结论,宋庆龄是一个完人,一个真正的人。尚明轩同志为这样一个人写传记,可谓担负了一项崇高的任务。他把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这就非常令人欣慰了。

——著名历史学家黎澍

黎虎文集

黎虎先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开创和建构了中国古典外交制度的新学科,创造性构建了关于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的新学术体系,并且构建了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的全新学术体系。文集共计12卷,收录黎虎先生经典著作《汉唐外交制度史》《汉代外交体制研究》《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中古经济史论》《先秦秦汉史论》《魏晋南北朝史论》《隋唐五代史论》《夏商周史话•燕国故事•史学科普文荟》《近代学术文化•序跋书评》,并附《黎虎先生学术编年》。

第一、二卷《汉唐外交制度史》:汉唐时期中国登上了世界外交舞台,纵横捭阖于欧亚大陆暨海东、南海迤逦地中海沿岸诸国,开创了中国古典外交的辉煌时期。在此基础上创建并施行了一整套古典外交制度,支撑并推动了这一历史时期外交的发展。《汉唐外交制度史》首论外交决策制度,揭示了皇权体制下的外交决策方式、方法、程序、体制;次论外交管理制度,揭示了从中央到地方,从主管机构到关涉机构,从外交政务到外交事务,既分门别类缕述不同的机构、官员及其职能,又提要钩玄展现了诸机构的分工合作和外交运作的全过程及其一体性。该书所揭示的这一历史时期的外交制度,奠定了日后诸皇朝外交制度之基本模式。

第三、四卷《汉代外交体制研究》:本卷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汉代外交体制的力作。作者充分利用传世文献与考古资料,从外交媒介、外交方式(朝贡册封赏赐和亲互市)、外交工具、外交设施和外交礼仪与法纪等五个方面对汉代外交体制进行了细致考察,并对汉代外交前驱——周代交聘进行了深入探析,新见迭出,揭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诸多外交制度和原则问题。本书与著者先前讨论过的外交决策与管理,共同构建了中国古代外交体制的全貌,开中国古代外交体制研究先河。

第五卷《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黎虎先生在建构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学术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并于2020年发表《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文史哲》2020年第1期),将太古至清(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古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三个阶段,从而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的全新理论体系。该卷为黎虎先生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研究的相关论文和访谈合集。

第六卷《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黎虎先生的一大代表性史学成就,是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的新学术体系。自20世纪50年代“吏户论”形成以后,“吏户论”一直是魏晋南北朝史乃至整个中古史研究领域占据主流的观点之一。1996年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出土以后,绝大多数学者继续坚持传统“吏户论”,或认为吴简资料证明了“吏户”的存在和“吏户论”的正确,或用“吏户论”的观点去理解和诠释吴简资料。黎虎先生则在学术界几乎众口一词坚持“吏户论”的氛围中,通过对吴简资料的详细统计和科学分析,并证之以传世文献资料,认为并不存在单独编制户籍的“吏户”,从而否定了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吏户论”。以此为基础,黎虎先生又综合运用传世文献资料和吴简资料,撰写并发表了十余篇关于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的研究论文,不仅在学术界第一次全面、精准地阐释了“吏民”的意涵,而且首次明确提出“吏民”即编户齐民的观点,从而构建起一个关于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的全新学术体系。本卷收录了13篇黎虎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吏民”问题研究的论文。

第七卷《中古经济史论》:黎虎先生的中古经济史研究,也是成就斐然而独树一帜。中国古代“吏民”系列论文自不必说,即便是相对单独成篇的三国时期自耕农经济、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北魏前期的狩猎经济等论文,也无不有其清晰的内在逻辑路径,多数已经成为学界普遍接受的不刊之论。本卷收录20篇相关研究论文。

第八卷《先秦秦汉史论》:黎虎先生早年侧重于先秦秦汉史研究,本卷收录黎虎先生关于先秦秦汉史研究的20余篇论文。

第九卷《魏晋南北朝史论》:本卷收集的是黎虎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大部分论文。本书所收论文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社会经济方面,包括部门经济、区域经济、土地制度、赋役制度、人口、交通与社会生活等;另一部分为其他方面,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等。

第十卷《隋唐五代史论》:本卷收录黎虎先生关于隋唐五代史研究的19篇论文,涵盖政治、外交、社会生活等方面。

第十一卷:《夏商周史话·燕国故事·史学科普文荟》:本卷是黎虎先生“大家写小书”的代表作,在60多年的治史生涯中,黎虎先生除潜心于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外,还撰写了包括《夏商周史话》《燕国故事》等在内的大量的史学科普文章和著作,所有这些实际上都具有向大众普及史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出黎虎先生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的家国情怀。基于此,我们将黎虎先生的《夏商周史话》《燕国故事》以及在《文史知识》等刊物所发表二十余篇史学科普文章汇编成册,题为《夏商周史话·燕国故事·史学科普文荟》。

第十二卷《近代学术文化·序跋书评》:黎虎先生所撰的“黎昔非问题”相关论文、回忆性文字,连同黎虎先生所撰现当代学界的一些掌故侠事文字荟为“近现代学术文化”一编,聊以展示黎虎先生在近现代文化史领域的学术贡献之一斑。“序跋书评”,包括黎虎先生本人已出版相关著作的序言(前言、绪言)、跋文(后记),也包括他为友朋后学所撰写的序言跋文,书评则指他为友朋同道论著所写的书评。将黎虎先生所撰写的这类文字辑录起来,荟萃成篇而以“序跋书评”为题,以为纪念。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