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外国文学"标签的书籍

安徒生童话

▷叶君健先生经典译本

▷一生必读系列;现代童话之父安徒生的不朽名著

▷荣获“丹麦国旗勋章”;完整收录166篇译文

▷封面采用精美典雅的烫金工艺

▷569幅名家黑白插图,28张名家彩插;享受文学与绘画艺术带来的双重美感

————————

【内容简介】

《安徒生童话全集》是一部妇孺皆知的童话文学巨著,是由丹麦著名诗人、童话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历时近40年创作而成。安徒生童话故事有着丰富的幻想,天真烂漫的构思和朴素的幽默感,表达了超越年龄和国籍的主题,不仅对儿童来说易于接受,就连成年读者也会被主人公面临困境时展现的美德与韧性打动。

本套书收录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野天鹅》《拇指姑娘》等166篇经典童话作品,从中可以了解安徒生童话的全貌,感受其间的无穷魅力。同时,每册书都配有著名插画师的精美彩色插画,很好地诠释了安徒生笔下童话呈现的浪漫、神秘、美好的气质,给予读者新奇的感受和无限辽阔的思考空间。

————————

【名人推荐】

半年之前,我读安徒生的作品,没有读懂。半年之后,我重读,这一次我读懂了。安徒生很孤独,强烈的孤独。

——列夫·托尔斯泰

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故人,后亦无来者也。

——周作人

世界上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伟大就在于以他的童心与诗才开辟一个童话的天地给文学以一个新的式样与新的珠宝

——郑振铎

他(叶念伦)说父亲翻译安徒生童话,没有人会下那样的苦功夫,为此父亲专门学习丹麦文,翻译时还要对照英文、法文,出版之后不断修改,才有了今天的经典译本。

——俞晓群

叶君健的中文译本无疑是中国最权威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而且在国际上被认为与美国让·赫尔舒特的英译本并列,是“当今世界上的两个最好的译本”。

——简平

看不见的河流

西班牙语直译,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内含聂鲁达基金会授权插图、聂鲁达手绘图。“我活着,我歌唱,我捍卫”的真实写照。

【内容简介】

“我的血管里有一条看不见的河流,也有一支不败的霞光之歌。”(聂鲁达)

如果说诗歌是聂鲁达作品中不灭的霞光,散文则像是诗歌创作下的一条潜流,是聂鲁达文学世界里不可或缺的存在。

文选所辑篇目,均为首次被翻译成汉语,主要来自聂鲁达遗孀玛蒂尔德与友人编辑的同名集子《看不见的河流》,以及学者收集整理的未刊之作,涵盖了聂鲁达青年时期、中年西班牙时期与晚年三个阶段的抒情散文和演讲演说。文选着力呈现既有成形作品之外的作家本人,展现其人生剪影。这位诗人、外交官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高呼,为手足相残的战争悲剧而垂泣,也在艺术的园地沉思独行。关于加西亚·洛尔卡、马查多、阿连德等人的动人回忆,更照见了一位20世纪知识分子的独特心路。

【编辑推荐】

1.西班牙语直译,中文译本首次面世。

2.跨越三个时代,完整呈现诗人创作生涯和心路历程。

3.内含聂鲁达基金会官方授权插图、聂鲁达手绘“休憩图”。

4.特别收录“聂鲁达和他的时代”,延展时代风云。

5.外封用深浅不一的蓝,打造水流纵深的效果;内封与外封撞色,上印诗人行旅时的留影;清新舒朗的版式,厚实平滑的胶版纸内文,藏读两宜。

【名人评价及推荐】

我活着,我歌唱,我捍卫。——巴勃罗·聂鲁达

聂鲁达代表着美洲的“新人类”,为这个大陆带来了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他受到的极高赞誉与他独具一格的个性密切相关。——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

它(《看不见的河流》)是了解聂鲁达早慧才情的非凡门径,萌动着诗人成熟期的全部重要主题:爱的抒情、大自然的蓬勃生命力、对卑微者的同情、对不公社会的激烈反叛、对狭隘爱国主义的批判,乃至晚年创作中独到的自传与幽默性。——西班牙塞伊斯巴拉尔出版社(Seix Barral)《看不见的河流》原编者的话

聂鲁达可谓诗歌界的一座火山,是20世纪最杰出的诗人和政治人物之一。——罗伯托·冈萨雷斯·埃切维里亚

从贝壳雕成的酒杯里/看见你年轻时的倒影/听你的情歌,识你的情人/想那些滚烫的岁月——莫言《聂鲁达的铜像》

诗歌、爱情与革命,是聂鲁达一生的三大主题。——北岛

很喜欢这样的短章合集,更何况是这么热情的诗人。——阿乙

地粮·新粮

《窄门》是受禁锢之人的写照,

《地粮·新粮》却抛弃一切束缚、歌颂欲望,

几代青年的人生导师,伟大的叛逆者纪德,

将全副热忱灌注其中,

为灵魂寻找食粮,为生活决定方向,

为青年写就温柔又炽烈的心灵指南。

——————————

【内容简介】

“我们的动作伴随着我们,就像磷光从属于磷一样;

不错,它们使我们受到了耗损,但也构成了我们的光辉。”

二十八岁的纪德,游历北非、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南部,在崭新的天地间写下《地粮》。

他狂热地表达生命的能量,想摆脱文学界的矫揉造作,宣称要让文学“赤脚踩在地上”。

六十六岁的纪德,用一生的思想食粮回应少作,时隔半生,再度谈论爱情、孤独、自由、欲望,

凝结成一段段沉思中的美丽箴言,命名为《新粮》。

——————————

【编辑推荐】

📃 “在别处推开的一扇宽敞的门”:启迪无数青年的划时代经典

这本纪德的散文诗代表作,刚出版时默默无闻,十年内仅售出500册,

却在之后的五十年间,逐渐成了几代人奉为正典的人生指南——

十八岁的“规矩女孩”波伏娃,兴高采烈地抄写下本书的段落,开启了对父权律令的反抗;

十六岁的加缪在阿尔及尔,突然领悟该书的精妙,发现了自己身上“不可战胜的夏天”;

少年时期的程抱一在抗战逃难的路上,从纪德的教诲中获得了追求理想的力量……

《窄门》是受禁锢之人的写照,《地粮·新粮》却抛弃一切束缚、歌颂欲望。

📃安德烈·纪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文坛伟大的叛逆者

纪德在小说作品中往往呈现个人面对家庭、宗教时的内心挣扎,

描写在传统道德的禁锢下,鲜活的生命走向凋亡的命运。

然而,在《地粮·新粮》这部难以定义的作品中,

他坦率地敞开自我,述说私密的欲望,展露令人震惊的诚实。

由此,他被传统斥为异端,被教会列为禁书作者,却获得了追求人性自由的青年的一致推崇。

1947年,纪德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

“以真诚、无畏的爱和敏锐的心理洞见,表现人类的问题和现况”。

📃“这是一本你读它时感到烫手的书”:温柔又炽烈的告白体散文诗

《地粮》是安德烈·纪德年少时壮游的见闻,由梅纳克、我、拿塔纳埃勒三人交替对话,

记录下自己旅途中的断想、彻夜宴饮的放纵、不期而至的相遇、村舍田间的野趣……

《新粮》则是他于晚年写下的续篇,不同于少年时代与大千世界的相拥,

这是历经岁月沉淀后,对精神世界的深入勘探——以自我为镜,折射众生。

📃资深翻译家唐祖论译本,捕捉诗的况味,传达纪德的文辞与精神

《地粮·新粮》是翻译家唐祖论自1958年被迫辍学以来所出版的第一本译作。

首次发表于1986年,此后多番再版,历久弥新;

为保留纪德散文诗的音韵美,字斟句酌,推敲诗意;

另有译者本人撰长文导读,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杰作。

📃生命的果实×布面精装×三面鎏金,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装帧,文库本珍品之作!

“生命的形象对于我就是一枚美味的果实,放在充满欲望的嘴唇边上。”

石榴在天上飞——象征永不落地的热烈野望;

布面精细压花·典雅纹样环衬·三面书口鎏金·胶版书纸不发黄——

特装级装帧,文库本定价,阅读便携,珍藏首选。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加拿大文学女王”,两届布克奖得主,超级畅销作家,

《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世界与未来的“灵魂拷问”

🔥 本书提出了以下问题:

男人为什么不把脱掉的袜子从地板上捡起来?

《变形记》的主人公变成了哪种虫子?

观鸟爱好者会把自己比喻成哪种鸟?

经济危机还会持续多久?

互联网时代 还有真相可言吗?

一个“好的”女性主义者该是什么样子?

本世纪女性的处境得到改善了吗?

北极会融化吗?地球会燃烧吗?

我们经历了一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一场蔓延全球的流行病、新一波女性运动的发展、愈加频繁的极端气候灾难和区域冲突,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无可替代的文化象征,多年来,她一直是西方文坛最活跃、最关心公共话题的作家之一,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地发表自己对时事的见解。她对现实的关切也反映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无论是小说还是非虚构作品,都热切地关注着公共事件和全球议题的发展与动向。这部出版于2021年的随笔集收录了阿特伍德近二十年来的五十多篇作品,以她一贯的犀利、幽默、永远开放的心态和不可思议的预见性,提出了最切中我们这个时代的诸多疑问。

二十一世纪的人类社会见证了太多的巨变,阿特伍德的提问涉猎广泛,从科技、债务、气候危机、环保主义到如何适时地为年轻人提供建议;她也用相当的篇幅回顾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包括《使女的故事》《证言》等畅销作品的创作谈。阿特伍德用自己永不停歇的好奇心突破一切表面的界限,展现了人类社会的诸多截面,刺破这个同质化时代设下的重重阻碍,引领读者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做出自己的思考。

“一个活着的传奇。”——《纽约时报书评》

“精彩而有趣。”——琼•狄迪恩

“她把握住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脉络,让我们得以看清这一切。”——阿里•史密斯

“这不仅仅是一本为阿特伍德粉丝们准备的随笔集。相反,这是一本试图让世界变得更有意义的作品……阿特伍德的笔调从超现实的离奇诙谐到慷慨激昂的凝重,她总能把那些重大问题写得更易理解。”——《 i News》

“如果你想从一个人那里了解世界上最紧迫的问题,那一定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她回答了关于气候变化、特朗普崛起以及债务和科技等方面的紧迫问题。”——《伦敦晚旗报》

“没有哪位小说家比阿特伍德更适合描绘这个时代的焦虑。”——《娱乐周刊》

“这本随笔集既反映了她所关注的文学、女性主义、环境、公民权利等问题的紧迫性,也反映了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的关注……这本书的范围之广、文笔之敏锐,都体现了她漫长人生中的阅读和思考。”——《华盛顿邮报》

“在整个阅读的世界里,在被翻到下一面的历史书的空白页上,阿特伍德的名字就写在最上面的位置。”——《卫报》

我妈走后,我终于成了一个正常人

海外狂销200万册,2022年美国图书市场大爆黑马

好莱坞童星的黑色逃妈史

私人 幽默 极端 大胆

我最难演的角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女儿。

“一本书怎么可以如此欢乐又让人心碎。”

——珍妮·罗森,《高兴死了!!!》作者

【编辑推荐】

★引爆多个重量级书单,《纽约时报》畅销榜Top10连续在榜两年。

★一部炫酷幽默的女性成长史!当原本的搭建者死去,如河重建一个自我。

★大胆真实又无比残酷的黑色逃妈史,剥开母女之“爱”的糖衣!

★刷新三观的好莱坞童星秘史大揭秘,体会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逼仄困境。

★极端炸裂的书写,以过来人的视角,有感知力、有同理心地讲述自己的创伤经历。

★国际知名插画师绘图,新锐设计师设计,美式复古风味十足。

【内容简介】

我是詹妮特·麦柯迪,我是一名童星,不对,我曾是一名童星。

六岁时,妈妈跟我说“你想演戏吗?你想成为妈妈的小演员吗?”其实我对演员毫无概念,但是我同意了,我最爱的妈妈是不会欺骗我的。

闪光灯、欢呼声、蜂拥而至的追求者,这是你想象出来的画面,是吗?但我要告诉你的是,焦虑、羞耻、疾病、自我厌恶,这才是我生活的底色。

此后,我的生活里就只有无尽的试戏,控制热量,严格的私处检查、交际监控。“你这个小骚货,到处乱搞的下流坯”,这样骂我的人是我的妈妈,在她发现我和一名男性约会后,而当时的我已经成年了。

我真的出名了,然后,我的妈妈死了。

该怎么说明这一切呢?我恨她,我想逃离她,我想我早就等着这一天吧。

但是,我也好想她。

“我觉得她不值得我流泪和伤心,因为她虐待过我,这种简单的逻辑让我好受很多。时至今日,我觉得我终于可以只想念她了,通过写作这本书,我治愈了我的创伤。”

——作者 詹妮特·麦柯迪

“这是一部愤怒、悲伤、勇敢、知性、诚实、令人心碎和完全信服的作品。麦柯迪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同情心写就了本书。无论是展示功能障碍、饮食失调的折磨,还是儿童明星的心灵迷惘,麦柯迪都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外人往往无法了解的环境。这是一个优秀的成长故事,就像作者一样无所畏惧。”

——劳伦·霍夫,《纽约时报》畅销书《离开不是最难的事》作者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

1.荣获拉美图书奖金奖,入围阿斯彭语言文学奖决选名单、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决选名单,入围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文学奖、Goodreads读者选择奖,也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众媒体的年度选书。

2.在十二次谈话中勾勒一个女人的一生,塑造了一个坚韧、乐观的女性人物,涉及婚恋、育儿、家暴、大龄打工者、女性互助、老年照护、少数族裔的处境等议题。

3.是母亲、女儿、姐姐、妻子,也是一个真诚的朋友、一个尽职的劳动者、一个热心的照护者,揭示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多重身份,展现女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

4.精巧的结构,创新的文本,充满活力的叙事。在章节之间放置工作申请表、房租账单、个人能力评估表等文件,生动呈现女主人公卡拉的生活。

5.第九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设计师汐和操刀装帧设计,人气插画师陈允然绘制封面。

——————————

五十多岁的卡拉·罗梅罗本以为自己会在一家灯具厂里工作一辈子,不料金融危机暴发,无数人失去工作,她也被迫重新谋求出路。

经朋友介绍,卡拉得知可以通过参加“大龄人员就业项目”获得帮助。于是,她来到咨询处,与就业顾问莉塞特展开了为期十二周的面谈。

面对莉塞特,卡拉将自己的一生倾泻而出——母亲贬低她,妹妹疏远她,儿子抛弃她,丈夫想杀死她……即便她遭遇了诸多磨难,却从未对生活失去激情。命运的洪流呼啸而过,她依然完完整整地在这里。

在失去一切后,卡拉终于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故事。

——————————

这本书让我大笑,也让我落泪,给了我一个温暖的拥抱。在卡拉身上,我看到了我的外婆、我的母亲,以及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美好的女性。

——亚马逊读者

把这句话记下来:卡拉·罗梅罗会偷走你的心。这是一个美丽、有趣、温柔、充满力量的故事。这是对母性的微妙描绘。

——克莱维斯·纳特拉,美国作家

我深深地爱上了卡拉·罗梅罗,并被她感动。这本书非常充实,用轻快的笔触记录了如此丰富的生活内容。这是我多年来读过的最喜欢的书之一。

——奎拉·阿莱格里亚·胡德斯,普利策奖得主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会让你笑个不停,即便有时你会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笑。当卡拉的面谈结束时,你知道会有很多人认识她。安吉·克鲁兹从来不会失手,她的这部小说瞄准了我们的心脏,并扣动了扳机。

——《洛杉矶时报》

《如何不被一杯水淹没》传递了这样一种感受,即在一个艰难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活经验具有恒久的价值。

——《华盛顿邮报》

卡拉的声音直接而富有个性。在整本书中,我们都能听到她和我们说话的声音,翻开这本书,就像被邀请到邻居的厨房里闲谈一样……克鲁兹塑造了卡拉这个令人难忘的角色。读者会觉得他们交了一个新的、迷人的朋友。

——《纽约图书杂志》

无暇他顾

世界文坛巨匠,雨果奖、星云奖得主

厄休拉·勒古恩晚年私人随笔代表作

80岁后对真正重要之事的深刻思考

“我所有的时间都被占用了。它被生活占用。”

2010年,81岁的厄休拉·勒古恩受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的影响,开始创作个人博客。本书收录了勒古恩81岁至85岁的部分博客文章。她在文章中畅谈个人生活、文学创作、社会议题、女性主义,也记录自己与爱猫相处的日常,展现了这位文坛巨匠私人化的一面,大胆、风趣、极具锋芒。

——

【编辑推荐】

🔆厄休拉·勒古恩——享誉全球的创作者,当之无愧的科幻女王,8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24次轨迹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村上春树钟爱的作家,被《纽约时报》誉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

📖勒古恩晚年重磅非虚构,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作品,一本极富个人魅力的随笔集:受诺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影响,创作个人博客。本书为其博客文章合集,收录了勒古恩81岁至85岁的40余篇文章

📖80岁后对真正重要之事的深刻思考,畅聊个人生活、文学创作、社会议题、女性主义、猫奴日常:勒古恩在书中展现了文学创作之外私人化的一面,记录自己的晚年生活,谈到对社会问题的犀利看法,也烦恼于家猫的淘气日常,文风直率、幽默、极具锋芒

✍️雨果奖最佳相关作品奖,美国笔会戴阿蒙斯坦-斯皮沃格最佳随笔写作奖获奖作品,亚马逊编辑推荐之选,最佳传记&回忆录,版权售出至全球多国

✍️英文版豆瓣9.2分,读者口碑爆棚

✍️国内青年译者姚瑶翻译,译文准确流畅,阅读体验极佳

野泳去

⭐⭐⭐“当代梭罗”,自然文学经典之作。畅销多年,影响改变无数人。

⭐⭐⭐跃入荒野,告别内耗!

●跳进水里、跨越边界,视人生为游戏、视快乐为彩头

●自然文学大师罗杰·迪金 充满水的一生

●雾、雨、沟、渠、河、沼、湖、海……所有水体,都向你敞开。

================= ==================

英国自然文学大师罗杰·迪金18个月穿游英国河流湖泊的沿途见闻记录:

他游过河水、小溪、瀑布、泥浆、深潭与大海,当然也有浴场和泳池;

他有时穿着如同香蕉皮的潜水服,有时也能解放天性,与水肌肤相亲;

在水中,他与青蛙、水獭、黑水鸡、鳗鱼同游;

在水面,他以山楂树、梣树树梢的高度,与狐狸对视、看着豆娘与蜻蜓在眼前翻飞、老鹰盘旋而来、红尾鸲在树枝间跳跃;

出水后,他躺在有小昆虫和委陵菜、景天、鼠尾草、百里香、酸模、紫花欧石楠、毛地黄的草地上晾干自己。

罗杰·迪金的这些经历,是为了理解D.H.劳伦斯在《第三种东西》中提到的谜团:

“水是H2O,两份氢,一份氧,

然而,还有第三种东西,让水成为水

那究竟是什么,无人知晓。”

====================================

罗杰·迪金是这个时代的梭罗。——布克奖2013年评委会主席 罗伯特·麦克法伦

这趟旅程给予罗杰——以及这本书成千上万的读者—— 一种神奇的、让一切都变得陌生的“蛙眼视角”:从水面看去,世界焕然一新。——布克奖2013年评委会主席 罗伯特·麦克法伦

随着迪金的出发,读者开始了解他眼中的自然世界。小小的贝壳是淹死的水手的灵魂;每一朵花都有名字。他跟随蜜蜂或蜻蜓飞行,让我们分享它的日常事务。他思考与他一起游泳的鳗鱼。他真的在考虑它们……时间在他的笔下不断延长……他避免描述画面。相反,他转移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慢慢地观察真实的时间……他的书的非凡之处和可悲之处在于,它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如此紧迫……在每一片水域中,迪金都向我们介绍了精彩的边缘人物……这本书静静地充满了情欲.……他对游泳的描述充满咸味和亲切感。在全书的 36 个章节中,它的结构就像一个河流系统,其中的组织原则就像水一样,是重力。——《哈珀斯》杂志

他通过英国溪流和河流的毛细血管网描绘了英国的地图……这本书还记录了他一路上遇到的人,从把他从温彻斯特学院的伊钦河边赶走的不友好的学校官员,到一个非同寻常的沼泽地鳗鱼人的小故事……迪金的这本书之所以如此吸引人,使其成为如此美妙的旅行伴侣,除了其精准的描述和深刻的人性之外,还在于它的颠覆性。在野外游泳,远离 “健康与安全”,没有人监督,往往没有人注意,这种行为在某种本质上是一种安静的反抗行为。——《卫报》

我最初喜欢他写的关于游泳的文章,是因为他敏锐地发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在《野泳去》中,这种爱丽丝梦游仙境般的迷人气质跃然纸上。我注意到人物情绪的变化,就像在原地重现一样.……迪金在阐述他所处环境的感官享受时,提醒我注意观察。他以细腻、颗粒状的细节渲染了生命的脉搏……为了应对失去、痛苦和悲伤,我们不断前进。我们寻求新的、美好的事物,推动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在本书的第一本美国版中,罗杰·迪金——我们最睿智的水师之一 ——为我们指引了道路。——《户外》杂志

罗杰·迪金是扶手椅游泳这一运动的最佳伴侣。引人入胜、充满洞见、坦率直言。——《电讯报》

趣味无穷……罗杰·迪金以一腔的热情与暖意描绘了一个冰冷潮湿的主题,挖掘出了其闪亮的质地,实属不易。——《卫报》

曼妙的文字让人神清气爽、诙谐、睿智,让人莞尔一笑,这是一本充满力量与生机的书。太喜欢了!——布克奖决选名单入围作家 Jane Gardam

一个真正的英伦怪才,一段美妙烂漫的佳话。——《金融时报》

一本不同寻常的旅行文学,带有对于现代英国丰盈而深刻的观察与思索。——《独立报》

对于环境与文化的关注精巧地融合于这部令人陶醉的、别出心裁的旅行叙事中,堪称杰作。——《独立报》

灵动鲜活的记叙……迪金一次次把我们推进冰冷而令人振奋的激流,荡涤于疼痛与闪光间。——《好书推介》

我的骨头没有忘记

内容简介:

──荣获2022年度各大媒体、网站、书评最佳书籍──

★ 入选2022年Goodreads读者票选年度最佳回忆录

★《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

★《出版人周刊》年度好书

★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年度选书

★ Amazon年度好书

★ Apple年度好书

★ Audible年度好书

★ Mashable网站年度选书

★ She Reads网站年度选书

这是发生在一个普通女性身上的真实经历,这个关于自我拯救的故事令人动容。

斯蒂芬妮·胡的家庭看似正常,但房门背后,暴力和语言伤害日复一日。父母把自己无力解决的种种问题转移到下一代身上,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伪装和自我麻痹。

长大后的斯蒂芬妮脱离家庭独立生活,靠着才华和努力,年纪轻轻便事业有成。她以为自己早就跟过去的创伤经历一刀两断,却不断在生活中遭遇问题,遇到所爱的人时也无力回应,有时甚至宛如利剑伤人。她重新审视自己,看到那些曾经的伤害已经刻在骨头上,不可能装作一切都过去了。

追寻内心平静和真正的幸福,本就是一段艰难旅程。没有人比斯蒂芬妮更努力,在无比困难的时刻,她回想过去每个时点的自己,宛如摊开一叠扑克牌,每张牌上都是某个版本的她:十二岁的她、大学时代的她、二十多岁的她……翻阅这些斯蒂芬妮的同时,她不断对自己重复这句话:“你很痛苦,但也正在竭尽所能地疗愈自己。”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作者洛莉·戈特利布这样评价本书:“许多受过创伤的人都会努力描述那些难以名状的感受,就像体内时常存在一把利刃,存在某件本不该在那里的东西。斯蒂芬妮·胡在这本书中,不仅细腻地描述了这种感觉,还带领我们历经了复杂的创伤之旅,照亮了她的自我启发之路,也为那些渴望走出伤痛的人们提供了真正的希望。”

午夜之子

很久很久以前,在古阿拉伯的萨桑王国,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每天夜里给国王山努亚讲故事,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在这“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流传了差不多一千零一年后(也许实际年头比一千零一长很多),一个印度穆斯林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在身体一天一天干裂、生命即将告终的境况下,开始讲述一个漫长的故事,一个和“一千零一”有关的故事。他说:“有这么多的故事要讲,太多了,这么多的生命、事件、奇迹、地方、谣传交织在一起,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件和尘世间常见的东西紧密地混杂在一起!”不过他必须加紧工作,要比山鲁佐德快。 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富家少年阿达姆阿齐兹,有个硕大的鼻子,他的朋友说:“你简直可以把你这个鼻子架在水上过河了。”这个长着大鼻子的医生,不是故事的主人公,却伴随着故事的始终。他的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孙也有一个大鼻子;这个也有大鼻子的外孙子就是这个讲故事的人。 他的故事,是关于一千零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一千零一个孩子出生在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日——的午夜前后。这一千零一个孩子或多或少具有某种魔力,有的相貌平平却能让人不顾一切爱上自己,有的天生就具有泰戈尔一样的诗才,有的漂亮得真能亮瞎别人的眼,有的能在水中随意变性,有的能够从地球上任何可以反射的表面自如进出,有的能随意使身体变大或者缩小,有的说话能对别人造成肉体的伤害,有的能吃金属……这些午夜出生的孩子,由大鼻子娃娃萨里姆组织,在他的大脑里进行过一次次的午夜聚会……这些带着魔力的午夜之子,“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历史播下的种子”,伴随着新生的国家,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最终走向了毁灭。 诞生在午夜整点、魔力最强大的大鼻子萨里姆见证了这一悲剧。故事的结尾,身体面临分崩离析的大鼻子萨里姆,幽幽说道:“是的,他们会把我踩在脚底下,人群走过去,一个两个三个,一起有四亿五百零六个人,把我踩成了无声无息的尘埃,就像时候一到,他们也会踩在我的儿子(其实不是我生的)、以及我儿子的儿子(其实不是他生的)、还有我孙子的儿子(其实也不是他生的)身上,直到第一千零一代,直到一千零一个午夜给予他们可怕的本事,一千零一个孩子死去,因为午夜之子既要成为他们的时代的主人又要成为其牺牲品,他们要摈弃隐私,被成千上万个群众的消灭一切的旋涡所吸收,他们既不能安宁地活着也不能平静地死去,这一切正是午夜之子的特权以及对他们的诅咒。”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