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2021"标签的书籍

她是幸存者

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历史暴力夹缝中的昂扬与坠落

韩裔美国社会学者获奖非虚构力作,母女版《回归故里》

以食物串联的生命故事,两代亚裔女性的创痛与相遇

追索精神分裂症与“慰安妇”真相的锋利思考

剖露共谋的沉默深处,被禁忌的家族历史,被抹除的幸存者人生

🌊

编辑推荐:

“我身在历史何处”系列001

韩裔美国社会学者获奖非虚构力作

母女版《回归故里》

1.一个女人,一位母亲,在历史暴力夹缝中的昂扬与坠落

——书写命运巨轮下的普通个体,见证一位女性的荆棘一生。

◆ 她是靠泡菜活下来的战争逃难者,周旋有度的酒吧女招待,

心怀美国梦的第一代移民,从容有致的“社区政治家”,

工作、养育两不误的妈妈,涉足荒野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

◆ 她也是自闭家中的幻听囚徒,镇上敏感的“疯子”,

不再与陌生人说话,不再接电话,不再出门,

不再做饭,不再进食,不再活动,不再生活。

◆ 她载沉载浮的一生,

始于殖民统治和战乱,

终于精神分裂症和几近无家可归的状态。

曾经坚韧、明媚的女人,何以衰零至此?

“我”写下这个故事,希望能理解:是什么“杀”死了她。

2.一起吃饭的日子里,我开始走近妈妈伤痕累累的复杂心灵。

◆ 移民家庭中更为复杂的母女关系,两代亚裔女性的创痛与相遇。

* 她,一位“典型的”东亚母亲:

异国小镇艰难立足,含辛养育子女,将一生的爱与乡愁,尽数灌注在食物中;

战乱中被迫失去的“纯真”和受教育权利,此生未达之理想,延续为对女儿的深情期盼与托举——“用你的头脑工作,而不是用你的身体!”

* “我”,一位小镇亚裔移民二代:

从被霸凌歧视,到求学布朗、哈佛,继而成为社会学学者,成长之路皆是对母亲的艰难回应;

从被代际创伤困扰、被家庭耻辱桎梏,到直面伤痛,书写禁忌,在勇敢质询中,寻回生命的自主性与尊严。

* 两位女性跨越历史伤痛的联结与再生,一对母女在命运交织中的看见与相遇。

◆ 最痛苦的记忆,最温柔的爱,以食物串联的生命故事。

*“世界始于餐桌旁;它是雨中之屋,烈日下的伞;是恐怖阴影中的藏身之处,是悲壮胜利的欢庆之所。”

【奶粉】母亲记忆中“战争的味道。”

【泡菜】“多吃泡菜吧,格蕾丝呀,我们是幸存者。你有能力忍受所有的一切。”

【蘑菇与黑莓】在努力遵循规则,扮演好妻子的角色之外,母亲精神上渴求更多。

* “食物既导向同化、隔离和遗忘,也意味着纪念、联结、快乐和可能性。”

——“烘焙,对我母亲来说,是成为美国人的一种方式,是一种遗忘的方式。”

——“对我母亲来说,给他人做饭使得她能够超越自己的出身。这是她生存的证明,是她对未来的希望。”

——“看望母亲就像在上烹饪历史课,遇见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韩国。在她人生最后那些年里,我们一起吃过的每一样食物一定都让她回想起自己的青春。”

3.剖露共谋的沉默深处,被禁忌的家庭历史,被抹除的幸存者人生。

——一位社会学者追索精神分裂症和“慰安妇”真相的锋利思考

◆ 打破共谋的沉默。

“困扰人们的并非创伤本身,而是人们对创伤所秉持的沉默。”

◆ 诊断精神分裂症的的成因。

“精神分裂症讲述的是贫穷、暴力和身处失权位置如何将我们逼疯的故事。”

◆ 剖析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的处境。

【偏见】对“精神分裂症”一词的避讳、彼时的难以确诊、精神健康护理的缺乏。

【刻板印象】事实上,绝大多数患者都没有暴力倾向,绝大多数暴力犯罪事件都是没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所犯。

【并发症】为了治疗她的精神分裂症,她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疾病。

【用药】药物正在沦为一种监狱管控的工具。

【种族歧视】作为亚裔女性,她的病症在美国“不典型”。

◆ 写下来,驱散魂萦绕不去的历史幽灵。

* “耻辱本身就是一种用于迫使受压迫者闭嘴的政治工具。”

【慰安妇】

——“我的身体像一个夏天被遗忘的烂南瓜。”

——“她一定是被那些让她觉得自己的人生多么渺小的信息吞没了——她不再被当作一个人,而是一个物件。这些信息来自她周围的人,来自韩国社会,甚至可能来自她自己的家庭。她逃离韩国,却只发现美国社会也在贬低她的价值。”

* 统治整个家族历史的话语禁忌给养了幽灵,驱除幽灵的最佳方式是“将禁忌搬上舞台”。

【性工作自由】

——“美国女权主义者在争论卖淫是否能成为一种自由选择,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来说,拥有‘不做妓女的权利’更为迫切。”

——“即便是纯粹为了生存才接受的性工作,也是一种反抗权力结构的方式,如若不然,那种权力结构可能会让你去死。但在帝国主义的秩序下进行反抗,与‘出于自愿而当妓女’却并非一码事。”

* “我”想通过书写来改变“慰安妇”的含义,“我”希望它不再是个耻辱的词。那个女人,是位英雄。

🏆

获奖记录:

2022年亚太裔美国人文学奖

2021年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图书短名单

2021年《科克斯》非虚构图书短名单

2021年《时代》、NPR年度最佳图书书单

📰

媒体&名人评论:

《她是幸存者》对一位母亲的精神疾病背后的历史暴力做了亲密记述,过去的幽灵在餐桌旁有了一席之地。格蕾丝·赵记录了种族主义造成的心理伤害,也探索了食物的救赎力量——在其他形式的语言失效时,食物成为她母亲的语言。这本超凡绝伦的书,展示了回忆录这种体裁的创新潜能,也重新想象了学术在真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美国国家图书奖评委会

献给一位出色而难懂的母亲的安魂曲和情书……这也是一个关于食欲、渴望、味道、气味和感觉的故事……而这一切最终也让一个女儿找到了归属。这部坦诚得令人灼痛且心碎的回忆录展现了,在一个移民家庭中,食物既可以导向同化、隔离和遗忘,也可以意味着纪念、联结、快乐和可能性。

——佳雅特丽·戈皮纳思,《不羁的想象:酷儿离散的美学实践》作者

在格蕾丝·赵的《她是幸存者》中,精神遗产、历史、代际创伤,以及在探索母亲的破碎过往中可能发挥联结作用的食物之间有了一种史诗性对话……这既是一部回忆录,也是一次精神改造之旅。

——艾莉·罗伯托姆,《果冻女孩:一部家族史》作者

《她是幸存者》是对所有那些“生存从来不是天注定”的人献上的一份动情致敬,同时也表明,治愈创伤不能总是通过个体的努力,而是需要对过去展开集体反思。

——迪安·博尔谢·林,《第一人称复数》导演

赵动人且坦诚地探索了社会因素是如何跨越广阔的时空,侵入我们的内心世界,让一个人精神分裂的,以此阐明:精神疾病不仅是一种生物性疾病,更是一种社会性问题。

——伍德尧,《种族忧郁症,种族分裂:论亚裔美国人的社会与心理生活》联合作者

《她是幸存者》是对一位女性的坚韧生存故事的见证:是对母亲、在韩美战争中死去的女性、战争中的“慰安妇”,以及历史上“歇斯底里的女人们”的致敬。赵以认真、质询的眼睛,检视了精神健康领域通行的措施、诊断,以及有色人种女性是如何被忽视、误诊并被错误对待的。

——米歇尔·马龙佐

在书中,格蕾丝·赵袒露了自己与难以捉摸的母亲之间充满痛苦的共生关系。在母亲去世近二十年之后,她在书中将母亲写活,使其留下的遗产活在了书页上;同时,她也追溯了自己的生活,这是一部精妙的纪念之书,也是一部有力的再生之书。

——《书单》

格蕾丝与母亲两人充满自主性、尊严、回忆与爱的生命旅程是平行的……它复杂,但催人向上。

——孙永信,美籍韩裔诗人、编辑,《不堪的荣耀》作者

这部关于对具体之人的爱与回忆的作品,对所有人来说都真实而切近。

——《句号》

📖

内容简介:

我这一生中至少有过三位母亲。

在我的童年,母亲是迷人的派对女主人,是野心勃勃的“黑莓女士”和“蘑菇夫人”。到我的青春期,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成了幻听的囚徒。

逃过战乱,移民至美国,曾经坚韧、明媚的她,何以蜕变至此?我开始探索她精神痛苦的根源,希望能理解是什么力量“杀”死了她。

由此,我的第三位母亲诞生了。我不仅发现了是什么将这个女人打倒的,亦发现了她为之而生的是什么。追索的深处,是一段隐秘的家族往事,以及一代女性的飘零人生。

我收集起关于她和她们的碎片,写下这个关于幸存者的故事。

有些人希望将某些历史删除。但我知道,“生存从来不是天注定”,我必须为那些社会认为不值得为之流泪的人发声。

心理罪:画像

★ 中国推理悬疑作品扛鼎之作,2021新版重磅回归

上市15年,畅销150余万册,陪伴3000余万人成长、蜕变。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领军人物雷米,携新版《心理罪》强势回归。

★ 新增插画、卡片、角色地图,体验沉浸式阅读

2021新版,附赠8幅精美插画,1张卡片式书签,深度参与故事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

★ 丰富周边产品,完善IP影响力

雷米亲自授权Q版形象抱枕、贴纸,“爱与罪”帆布袋,“‘罪’系列”口罩,胶带……通过参与新书活动,有机会获得原创周边产品。

★ 衍生同名剧本杀同步上市,出版与游戏初次跨界合作

由《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同名剧本杀于2021年8月底上线,图书与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读者与玩家相互渗透,充分拓展“心理罪IP”的影响力。

★ 影视剧、网剧加持

电影《心理罪:画像》《心理罪:城市之光》累计票房5.3亿元,网剧《心理罪》(一、二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新电影《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已筹备开拍。

残忍的凶手模仿世界著名的连环杀手,连续犯下令人战栗的凶案,是心理扭曲还是痛恨社会?沈默寡言的推理天才方木不愿牵涉其中,却发现自己难以逃避。然而伏法的罪犯被枪决之后,凶案仍在继续,而且越发疯狂!是错杀好人,还是凶案不断被人复制?

当方木身边的人逐个遭遇无形杀手的残酷迫害,他该如何走出绝望的谷底?在恶魔即将浮出水面时,方木又能否在紧要关头准确地锁定目标,“画”出魔鬼真容?

心理罪:第七个读者

★ 中国推理悬疑作品扛鼎之作,2021新版重磅回归

上市15年,畅销150余万册,陪伴3000余万人成长、蜕变。中国悬疑推理小说领军人物雷米,携新版《心理罪》强势回归。

★ 新增插画、卡片、角色地图,体验沉浸式阅读

2021新版,附赠8幅精美插画,1张卡片式书签,深度参与故事情境,让阅读成为一种沉浸式体验。

★ 丰富周边产品,完善IP影响力

雷米亲自授权Q版形象抱枕、贴纸,“爱与罪”帆布袋,“‘罪’系列”口罩,胶带……通过参与新书活动,有机会获得原创周边产品。

★ 衍生同名剧本杀同步上市,出版与游戏初次跨界合作

由《心理罪:教化场》改编的同名剧本杀于2021年8月底上线,图书与剧本杀的跨界合作,读者与玩家相互渗透,充分拓展“心理罪IP”的影响力。

★ 影视剧、网剧加持

电影《心理罪:画像》《心理罪:城市之光》累计票房5.3亿元,网剧《心理罪》(一、二季)累计播放200余万次。新电影《心理罪:第七个读者》已筹备开拍。

原本和谐宁静的大学校园,为何一夜之间恐慌弥漫?

不断有人离奇死亡,看似毫无联系,背后却透露着让人难以置信的黑暗信息。

曾经美好欢快的生活骤然一片沉寂,来不及温柔呵护的女孩,在众目睽睽下香消玉殒,

方木的初恋戛然而止,被迫永久封存。他是从此消沉,还是重新振作,开始新的生活?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