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给青年诗人的信

比诗更像诗的十封信,你我都是青年诗人。

.

20世纪最伟大的德语诗人之一里尔克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自我、职业,诗意对谈。

.

里尔克的精神知音,著名翻译家、诗人冯至经典译本,全新再版。

.

全书经冯至先生之女冯姚平女士以及师承于冯至先生的德语翻译家韩耀成先生指导校正。

┉┉┉┉┉┉┉┉┉┉┉┉┉┉┉┉┉┉┉┉┉┉┉

.

里尔克留给我们这样十封给青年诗人的信。

.

“里尔克除却他诗人的天职外,还是一个永不疲倦的书简家;

这十封信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向着青年说得最多。”

.

如何成为一个诗人,如何面对寂寞,如何解决职业的苦恼?

二十岁的年轻人致信诗人里尔克,倾吐生活的种种疑惑不安。

同样年轻的诗人如何给出答案?

.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入里尔克诗作十八首;

特别附录冯至论里尔克四篇及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

┉┉┉┉┉┉┉┉┉┉┉┉┉┉┉┉┉┉┉┉┉┉┉

.

“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里尔克是一个稀有的书简家,……几年来,这几册书简每每是我最寂寞、最彷徨时候的伴侣。”——冯至

.

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

.

在我们的时代,纯粹的诗人是罕见的,但也许更为罕见的是纯粹的诗人存在,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茨威格

.

里尔克凭借着《杜伊诺哀歌》和《给青年诗人的信》获得了显赫的声名。——《纽约时报书评》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 OR 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也学会尊重她人的“不”,维护她人的“不”,不要试图读懂她的心,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做勇敢的女性,捍卫说“不”的权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和围绕着“性”的权力、道德、文化)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 OR 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也学会尊重她人的“不”,维护她人的“不”,不要试图读懂她的心,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

刑法中的同意制度:从性侵犯罪谈起

◇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面审视性同意标准,以及包裹在“性”周围的权力、道德和文化。

◇“同意标准”不止简单的YES OR NO,向读者传递自我保护的法律力量。

◇“ 不等于不”标准、肯定性同意标准、性同意年龄、强制手段、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

◇2020年现象级出圈学者,易中天、陈睿、罗振宇、罗永浩都在转发推荐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审视自己,了解自己,忠于自己,在真正“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去作出决定。必要的时候,勇敢说“不”,也学会尊重她人的“不”,维护她人的“不”,不要试图读懂她的心,而要给她说出自己意愿的权利。

有的男性认为女性穿着暴露、与男性单独共处一室、在男性面前喝醉酒、双方有亲密肢体接触等等行为就是女性暗示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但这些“我以为”真的意味着“她同意”吗?

同意问题是性侵犯罪的核心,对“性同意”的讨论,不止于性行为发生需要得到许可,还包括围绕着“性”的性别、权力、道德和文化的重新审视,性同意年龄、厌女情节、社会风俗、完美受害者、亲密关系、婚内强奸……

清楚认知法律中的同意制度,对男女双方都是纠偏的过程。正确表达不同意,是每位女性自我保护的关键;尊重她人的“不”,也是每位男性行为自由的边界。

世界并不完美,但法律可以持守正义,坚守善道,让人心在浊世中有对良善的信心与盼望。

法治的细节

◎编辑推荐:

◇2020年度法治人物、中国政法大学罗翔教授全新法律随笔,解读热点案件,思辨法治要义。

◇集结罗翔近两年对法治与社会的观察,论法理、聊读书、谈爱情,人间清醒与你坦诚相见。

◇盘点近年热点案件,理性而不失温度,从N号房事件到张玉环案,如何在现实中追求正义?

◇从法律视角破解电车难题,思辨刑罚边界、胎儿权利等法理冲突,在时事中保持理性思考

◇收录罗翔走红后的心路历程,不仅普法,更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附罗翔青年照。

◎内容简介:

《法治的细节》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罗翔全新的法学随笔,面向大众读者,从热点案件解读、法学理念科普、经典名著讲解等6大板块,普及法律常识与法治观念。内容包括辛普森案、电车难题、性同意制度等法律基本常识,或N号房、张玉环案等时事热点的案件,多维度培育法律思维,助力法治社会的构建,点亮每个人心中的法治之光。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罗翔在爆红后的心路历程,分享其求学成长经历,袒露其心境的变化与成熟,与读者一起通过阅读与思辨,走出生活中的迷茫时刻,在现实中共同完善法治的细节。

◎媒体评价:

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人民日报》

法律可能让人觉得很生涩,离生活比较远。但是罗老师能让你知道法律跟生活是非常贴近的。他自己本身很懂,所以可以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讲出来。

——《南方周末》

罗翔老师不仅给你提供法律专业视角下的独特解读,还时不时来一场哲学教育,让你感受到一种被降维打击的快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满满。

——《第一财经》

外皮是喜感的口音,搞笑的例证;内核则是在多年的实践和思辨中寻求真理,催人上进,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这恐怕是罗翔之所以能持续受欢迎的原因所在。

——《中国新闻周刊》

罗翔老师满足了人们对有力量的通识教育的想像。用荒诞、极端案件逗笑人的同时,夹带出对尊重生命、尊重常识和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三联生活周刊》

“津津有味”是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网易》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

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银元时代生活史

✤ 绝版多年,重版出来!豆瓣高分,阿城真挚推荐:写老上海的书,这一本最好!

✤ 一块小小银元,一部“沪上民国往事”。从柴米油盐到十里洋场,从贩夫走卒到奇人名流,读的不仅仅是老上海市井生活,更是世间百态,命运浮沉

✤ 这里有《繁花》里的爷叔故事,有《上海滩》里许文强的风花雪月

【编辑推荐】

🌟 一块银元钩沉出的民国图景,一个市民眼中的百态世相

陈存仁出身世家,幼年家道中落,一夜之间,富贵少爷跌入连肉都吃不起的粗茶淡饭之中。民国风云际会,他凭借精明强干,一路打拼,最终以名医身份在上海滩立稳脚跟。在书中,他一一描摹了亲身经历的民国各色人物、遗闻轶事,生动展现出那个枭雄辈出、风起云涌年代里的众生相。

🌟 为人处世、理财观念、事业经营、人际交往——民国实干者的生命智慧,直到今天,仍具启发

经历过家道中落,陈存仁从少年起就立志重振家业。拜名师、跑医务、办报纸、编辞典、学理财,他勤劳肯干,头脑灵活。在书中,他将做人、做事的通透学问娓娓道来,写下对理财、事业、婚恋、人际等的精妙见解与心得。今日读来,妙趣横生,极有启发。

🌟 一本老上海百科全书,更是一部近半个世纪的上海风云激荡录

一块钱能买什么?作者以一个普通市民的生活视角,记述了老上海近半个世纪的物价变迁。从一个铜元可以买油条,到三大麻袋钞票才能换一袋米,货币购买力高低起伏折射出的,恰是时代的风云变幻。全书以银元流通为线索,从细微处着笔,枝蔓衍伸出金融、娱乐、贸易、民情、风俗种种。一部生活史,包含了上海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

🌟 120多张黑白老照片,平实亲切的老派文字,回到民国现场,触摸历史质感

翻开这本书,历史扑面而来。书里收录了120多张老照片,还原民国味道,带你穿越时空,漫步20世纪初的上海街头。作者文笔平实亲切,字里行间,都可以触摸到那段岁月独有的明亮光彩。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名医,陈存仁以个人亲身经历为线索,从细微处着笔,生动记述了上海由清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近半个世纪的经济、金融、贸易、医药、民情、风俗,描摹了他所接触的三教九流的遗闻轶事,上至文化界、商界、政界风云人物——章太炎、于右任、吴稚晖、黄金荣、张啸林等,揭开这些名流普通生活的一面;下至底层小民——小伙计、妓女、里弄瘪三、贩夫走卒,娓娓道来的笔下是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浮沉。

陈存仁从一个市民的生活视角出发,以银元流通为线索,串起老上海的经济变迁;通过有趣的掌故,细致刻画了民国的人事风物,呈现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此外,作为一位儒医,作者更在书中记叙了传统教育浸润下的处世哲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理财方法,对今日年轻的读者不失为一种亲切的启发与鼓励。

书内还收录有120多张黑白老照片,带你回到历史现场,重返那个洋溢着明亮色彩的银元时代。

思辨力35讲

✮ 职场、生活、网络反PUA终极指南!

✮识破13种逻辑陷阱,重塑9个问题分析框架

✮詹青云特别助阵,1V1重现紧张刺激的经典辩论现场

✮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的宝藏干货

【编辑推荐】

1.职场、生活、网络反PUA终极指南,快速识破逻辑陷阱

“女性到了中年收入会下降, 所以一定要结婚?”“他是个老实人,怎么会杀人?”“猫有传播病毒的风险,只能立即扑杀?”面对日常和工作中的种种说法,你是不是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无法反驳?有时觉得自己明明有理,却总被对方的逻辑绕进去,反驳没有方向?面对网络热搜、社会新闻下一团混战的讨论现象,始终分不清什么是杂音,什么是核心?这是因为你没有足够思辨力来识别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谬误!本书总结了13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把相关等于因果、制造虚假的进退两难、滑坡论证、样本偏误……结合日常和工作案例剖析,逐层分解,逐个击破,重塑清醒的逻辑思维,不再掉入对方的思维陷阱。

2. 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的宝藏干货,迅速提升思考、分析、表达问题的能力

在工作汇报时,如何才能让听众更相信你的观点?面对复杂的问题,无从下手时,如何才能通过框架逐层拆解?当无法与对方达成共识时,如何通过思维技巧让讨论获得进展?庞颖作为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董事经理,整理了9个在生活与工作中的核心思维方法:MECE框架、明确定义、决胜点意识……帮助我们迅速提升思考、分析、表达的能力,让道理听得进去,让表达有条有理。

3. 詹青云特别助阵,1V1重现13个经典辩论现场

第三章由知名辩手、律师詹青云特别助阵,与庞颖一同重现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的1V1辩论现场,精选了13个经典、热门、难解的公共议题:受困洞穴,“抽签吃人者”是否有罪?生育是社会责任还是个人选择?短视频是当代人的精神毒药还是解药? 对弱势群体的优待是不是一种歧视?……如果你也思考这些问题,却一直没有头绪,这13场辩论现场将打开你从未进入的思维大门,体会到思辨的智慧与乐趣!

4. 5个热门公共议题,将逻辑学真正落地到生活

如果你想提升逻辑思考,却看不进干瘪、学术的逻辑学读本;如果你知道“滑坡谬误”的概念,却无法在生活中辨别它的出现,那这本书很适合你。作为资深辩论教练,庞颖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读了22个逻辑学的核心知识,并结合了35个热门的公共议题,带你破除概念的壁垒,在生活、工作的真实情境中,精准提炼出每个观点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帮助读者将逻辑学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获得提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套帮助你识破逻辑陷阱,迅速提升分析、表达问题的实用指南。在工作中遇到分 歧,如何有效沟通、准确表达?面对热搜和复杂的公共社会议题,如何获得理性视角,达成共识?在与家人、朋友讨论时,如何识别逻辑谬误,抓住问题的核心,不被牵着鼻子走?

资深辩论教练、管理咨询者庞颖从十几年的经验中,总结了一套可迁移的思辨技巧与方法,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破”—带领读者识别13种逻辑结构,揭开我们身边常见的逻辑谬误;

“立”——重塑9种分析问题逻辑框架,重塑论证的整体结构;

“场景重现”——通过结合一系列真实案例的模拟演练,练习表达。这部分特别邀请辩手詹青云,双方以模拟辩论的方式,生动演绎了思辨力的纠正与重塑。

本书源自“看理想”热门音频节目《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整合修订后出版。

山之四季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最为推崇的诗人,首次译介到中文世界。

《山之四季》是松浦弥太郎在《日日100》中严选推荐的好书,真正的百里挑一。

“《山之四季》这本随笔集,记述了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生活,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

“我很喜欢第一篇《山之雪》,一次又一次地抄写、朗读。我梦想能在雪夜的山庄住一晚,哪怕一次也好,一边读着高村光太郎的《山之雪》。”——松浦弥太郎《日日100:一百件私人珍爱》

日本近代桂冠诗人高村光太郎山居笔记,15篇文字记录山中隐居生活。

春夏秋冬的四季变换、人与自然的交织交融、新知故人的相知相爱。纯真、质朴、清新。

根据日本中央公论社昭和三十一年(1956)版《山之四季》完整译出,译者毕业于北京大学日语系,译笔精良。

★ 如果你喜欢岩井俊二和《四月物语》《情书》《小森林》,你应该会喜欢高村光太郎和《山之四季》;

★ 如果你喜欢松浦弥太郎、无印良品这样的日式生活美学,你应该会喜欢高村光太郎和《山之四季》;

★ 如果你想找到一个动人不俗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圣诞礼物,你可以选择高村光太郎和《山之四季》;

★ 精装小书,内外封特殊工艺,精致可爱,内文纸采用北欧进口瑞典轻型纸,不计成本、飘逸动人;

★ 书后附录“高村光太郎小传”和“高村光太郎年谱”,帮助进一步了解这位传奇的艺术家和诗人。

★ 《山之四季》这本随笔集,记述了高村光太郎的山居生活,优美的文字像是在对孩子娓娓诉说。——松浦弥太郎

★ 高村光太郎绝不与世俗妥协,一生追求“生”的意义。——奥平英雄(日本美术史学家、著名评论家)

★ 希望年轻人都来触摸光太郎的精神。——柳田知常(日本金城大学校长)

★ 狂野、正和、敏感的世界,高村光太郎的伟大之处在这里凝结,最高程度的杰作。——日本亚马逊网友评论

★ 高村光太郎的力量让我吃惊。——日本亚马逊网友评论

★ 高村光太郎这位诗人和艺术家,一生的最高杰作,就是他自己的人生。——日本《向学新闻》

★ 高村光太郎在零下二十度的山间从事诗作与农耕,回归自然。——日本《朝日新闻》

★ 独特的艺术家人生。——日本《每日新闻》

★ 作为诗人和艺术家,他是无可挑剔的,作为一个人,他也拥有着高远的志向和诚实的品格。——日本《东京新闻》

玛丽莎的心愿清单

茱恩是一个平凡的姑娘,对生活没什么想法,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减掉多余的赘肉,拥有曼妙的身材。但是,茱恩的生活即将发生改变。

一次体重关注者聚会后,茱恩和初次相识的朋友玛丽莎遭遇车祸,玛丽莎因为没系安全带而意外死亡。幸存的茱恩感到非常歉疚,因为当时,玛丽莎是为了给她拿一份放在车后排座位上的减肥食谱而解开安全带的。

茱恩意外得到了玛丽莎生前写下的一张心愿清单:“25岁生日前要完成的20个心愿。”虽然她们仅一面之缘,但弥补之心让满怀负罪感的茱恩走上了替玛丽莎完成心愿之路。

心愿清单上的任务五花八门:激励人心者如“5000米长跑”和“看日出”、女孩子的秘密行动如“不穿文胸外出”,还有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如“改变一个人的生命”、“上电视”等等。

于是,精彩的故事开始了!茱恩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她马不停蹄地赶在最后限期前完成这些心愿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变了。她突然领悟到原来自己内心深处也有着与玛丽莎同样美好的愿望,只是她从未曾意识到。

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书,讲述了一个有趣又动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可爱的善良姑娘。它会使每一个阅读的人都产生这样的冲动:我也要开列一个自己的“心愿清单”,看看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