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异乡人: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世界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行为举止甚至思想应该如何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种种道德规范下的节度。但是,默尔索,一个居高临下的鸟瞰者,冷静自持,无动于衷,漠视七嘴八舌急于发表意见和批判的群众。他倦于给出令人满意的标准答案,他对合乎礼俗但不合于自己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于是,他被大家指责为无情、不孝、不义。默尔索不知道在与世界冲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鸟瞰自己,也鸟瞰他人,探索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他还没找到答案,如何给别人(何况是别人“想要的”)答案?在这种种荒谬的情境中,默尔索凸显了“独立的个人”的困窘。在他没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穷极一生都在摸索),他注定是: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

中国哲学简史

20世纪中国一代哲人冯友兰毕生的经典代表作!

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奉为生命灯塔,给了她战胜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北京大学出版社独家拥有版权的冯友兰亲自指导翻译并认可的唯一版本!

在20多万字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 ,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

季羡林、杨振宁、厉以宁、赵启正、李慎之、易中天、张颐武推荐阅读!

所获荣誉: “全国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之一

《中国哲学简史》内容简介:

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融会贯通的讲解。

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理解,融会了史与思的智慧结晶,洋溢着人生的智慧与哲人的洞见,寄托着现实的人生关怀。

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

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名家评论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朴槿惠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 李慎之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本书是黑格尔在德国海德堡等大学所做哲学演讲的基础教程,是黑格尔生前亲自整理出版的四部著作之一,德国哲学的经典著作,是全面阐发黑格尔哲学科学体系的纲要。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而“绝对精神”的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这样三个阶段,因此其哲学就是对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描述。本书“统观哲学全范围”,包括了:1.逻辑,即自在而自为的理念的科学;2﹒自然哲学,即作为理念在它的他在中的科学;3﹒精神哲学,即从理念的他在中返回自身内的理念;并“依据一种方法对哲学提出一种新的论述”,创立起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因此恩格斯说“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在黑格尔生前分别于1817、1827、1830年出了3版,由此也可见黑格尔本人对这部书的重视,但它在黑格尔去世后的身后命运却颇为曲折。黑格尔去世后,其学生、友人组成一个团体,编辑了一套黑格尔全集,其中的《黑格尔哲学科学全书纲要》乃取1830年版扩编为三本,即在原著上另加大量“附释”,这些“附释”来源于黑氏的一些手记和他的学生听课时所作的笔记,这一形式与处理方式为以后黑氏著作的编者一再仿效,产生了长久的影响,并带来困难和混乱,导致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认为黑氏的《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原本是由《小逻辑》、《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这样三本书组成,仿佛那些“附释”是黑格尔自己的文字,或至少是符合黑格尔自己的想法的。本书译者拨开笼罩在这部书上的重重迷雾,采用黑格尔1817、1827、1830年三个原版本,“在可能的范围内来表现黑格尔这本书原来的制式和原来的样子”,全面展现黑氏著作的原貌,通过三个不同的版本展示了黑格尔思想发展、演化的历程,加之译者本人是黑格尔哲学研究的耆宿,对黑格尔哲学理解深透,译笔谨严通达,使得本书成为中文世界黑格尔著作翻译的奇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除德语世界外所仅见,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

享誉世界的著名社会人类学家贝拉教授《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这是他30多年孜孜矻矻的研究结晶,也是他的人生收官之作。

罗伯特 贝拉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 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以距今一万年为上限,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为下限,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早期文明至轴心时代的宗教演变,渐次讨论部落宗教,上古时代的宗教,以及轴心时代的以色列、古希腊、中国和古印度的宗教。

杜维明:“这本书受到了哈贝马斯、查尔斯 泰勒、汉斯 约亚斯和贝拉学生萧阳的高度赞扬。我们一致认为,这本书可能是自马克斯?韦伯以来,对宗教的历史和哲学的研究至为重要的原创性著作之一。”

著名思想家哈贝马斯评论道:“这部巨著是一位领军性的社会理论家的丰富的学术生涯的思想大丰收,他在从事这一令人讶异的项目的过程中,吸收了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贝拉首先要探寻的乃是在我们人类的自然进化中,仪式与神话的根源,随后则探寻直到轴心时代的宗教的社会演化进程。在该书的第二部分,他成功地对留存下来了的一些世界宗教甚至希腊哲学的起源做了独特的比较。在这一领域,我还没有见过与之同样雄心勃勃和包罗万象的研究。”

变宋

为何一场基于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良好愿望的宏大改革最终走到了初衷的反面?

为何在变法者眼中本为 “利民”的政策却一步步地蜕变为 “害民”的恶政?

为何一位清廉高洁、富有才智的治国能臣会在后世士大夫的口中成为北宋败亡的“罪魁祸首“?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极具转折性及影响力的事件之一,从政治、 经济、军事到教育、风俗、人心;从中央、各部、州府、县镇到乡村,变法深入到了国家社会的每一个环节、阶层和群体,本书全景式地展现了新法推行过程中遇到的悖论、陷阱与困境,非常独到地分析了各类利益群体的反应和行为,深入部析了政策失效的根本原因,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普遍性。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王安石变法?作者运用美国社会学家“非预期结果”这一现代社会学理论,围绕 “为什么好政策交成了办坏事”这一核心问题,对这场声势浩大的 “变法”进行了具有现代意涵的解读。作者充分运用史料,生动地阐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理念、经过和结果;更采用了社会学的综合政策分析工具,分析变法涉及的人的问题、制度问题与政策环境的问题,探究变法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效果及其反馈,解读变法政策失效的原因及后果。

本书具有现代性的问题意识、开阔通贯的历史视野、通俗流畅的语言、生动丰富的细节,在众多以王安石变法为主题的图书中独树一帜。

股权战争(全新升级版)

《股权战争》内容简介:民企融资上市,会遭遇陌生的资本方,遭遇创业伙伴的想法分歧,甚至会遇到家事变故的侵扰。面对不熟悉的规则世界,创始人江湖老大的心态、把董事会开成家长会的习惯思维,和投资人往往不在一个平台思考,也不在一个平台说话,诸多残酷的股权战争由此而生。这也是中国民企发展至今的必经过程。创投之间的争端跃上报端已非罕见。激烈冲突的结果,有的是创始人黯然离场——新浪王志东另起炉灶,太子奶李途纯净身出户,土豆网王微出局;创始人重获企业控制权也不乏其事——娃哈哈宗庆后驱逐了达能,阿里巴巴马云重获控股权,雷士照明吴长江再次回归……在此期间,企业本身也受到了深浅不一的伤害。

作者苏龙飞是资深财经记者,常年致力于商业与资本的报道和研究,拥有大量一手资料,并联合了宁向东、黄嵩等著名投资人、管理学者、律师等为这些案例把脉分析。对于股权争议的博弈过程,每个阶段谁出拳错误,谁得分,后来者应记取何种教训,《股权战争》一书中尽量做到全面兼顾。创投博弈的背后,既考验着企业家的人性格局、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又拷问着中国的市场环境、资本制度、法治土壤。这是一次深入的复盘,必能为中国企业家和投资人提供有价值的纷争解决之道,让规则执行透明完善,让企业从容健康发展。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给我一双慧眼吧

2015-07-31罗振宇罗辑思维

今天这个周五上新日,我们推荐给大家的是——《经济学通识》,薛兆丰教授的作品。

推荐理由

1. 它是我所见最好的塑造市场经济价值观的读本。

2. 它是最贴近中国现实的经济学入门读物。浅白,又深刻。

3. 它对我个人影响至深。

除此之外,容我多说几句——

我们每天都在发表各色观点。

但即使抛开对错,观点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如何高明地吐槽一切?

捷径是——把你对具体事物的观点扎根在一个深厚的思想传统里。

有无数古圣先贤的生命体验、逻辑推导和暗夜长思为你的观点提供支持,你才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在所有的思想传统里,我的选择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

为什么?

因为它是现实的赢家、国际的主流,但更重要的是——它无时无刻不在破除我们的直觉,让我们从蒙昧中醒来。

我们的大脑形成于漫长的进化过程。在初民时代,物资匮乏、协作稀少,靠直觉做判断就足以应付简单的生存需求。

但今天,人类正在卷入越来越广泛的协作中,复杂的社会系统远远超过了直觉能够驾驭的范围,我们需要用更为超越的理性去把握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很多结论,我们觉得反直觉、毁三观的原因。

读一本好的经济学书,也许不会让你挣到更多地钱,但是会为你打下坚实的价值观基础。

从此,你的思想有了一个家。

《经济学通识》的作者薛兆丰教授,是中国大陆最纯粹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

在一次旅行中,我问薛教授:“为什么要学一点经济学?”

他答:“如果不懂经济学,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自由主义是不牢靠的。”

与一般的大学者不同,薛兆丰从来不喜欢写艰深难读的大部头专著,他更擅长撰写的是短小有趣的时评。

但与一般的报刊时评又不同,薛兆丰的文章一定从当下的事件引申到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规律和思维方式,所以这些文章的价值并不会随着热点切换而耗散掉,反而是历久弥新。

《经济学通识》就是薛兆丰教授的一部自选集,他从自己10多年写作的文章中,精选出98篇。就像他对我说的:“想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支持者,或真正的自由主义支持者,你绕不开这本书所讨论的每一个议题。”

读这本书,你会产生一种随时烧脑毁三观的冲击感。

● 你将逐渐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衡量;

● 你知道不仅要看“局部”,而且还要看“全部”;

● 你不仅能看见“别人看得见的”,还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

● 你会发现“事实是什么”比“别人怎么形容”更重要;

● 你还会觉得不少过去看来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原来颠倒过来才对。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阅读本书的后果,就是“世界观”的转变。

小测验

薛兆丰教授特别强调,这本书并不适合所有人。他出了一套测试题,看看你是否需要这本《经济学通识》。

你认同吗?

01. 高峰期打车难的根本原因是出租车不够

02. 要减少失业,就必须创造更多的职位

03. 掌握价格规律有助于预测价格波动

04. 商人实行“价格歧视”,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05. 政府拍卖土地推高了房屋价格

06. 实施“同工同酬”法有利于保护弱者的权益

07. 基尼系数越高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

08. 商人乱提价会引起通货膨胀

09. 冗长的销售链条和贪婪的中间商抬高了药价

10. 遏制投机需求有助于降低房价

11. 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根本大法

12. 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回报社会

13. 罢工能抵抗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14. 没有民主就没有自由

15. 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正确的

如果你从没有认可过这些说法,那恭喜你,你不必读这本书了。

如果你认同过其中一些,那么还是推荐你读一下这本《经济学通识》吧。

《经济学通识》,罗辑思维联手北京大学出版社升级复活,独家首发。

世界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重塑一双慧眼。

☞ 戳此购买《经济学通识》http://t.cn/RLpUZFD

宋词与唐宋诗学

本书尝试用古代文学体系的方法来研究宋词与唐宋诗学的互动关係,并且对大一统体系下唐宋诗学对宋代词学体系组成因素创作、流派、理论、集注的相互影响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得出一系列新的观点。

古代文学体系肇源于上古尧舜禹时期、发展于大一统时期,它明显带有这两个时段的特点,即复古创新、万物归一。复古是文学发展的目标,目标往往定位在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段,发展的目的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要创造新的辉煌;尧舜禹三代是治理的理想时期,儒者以尧舜禹三代为目标;文学则以历史上每个文体具有特色的作家、时代等为目标。归一就是在思想上归于一理。宋代词学体系的组成因素,都呈现出理一分殊的特点:古代文学体系有显体系和潜体系之分,并以显体系的形式流传;文学流派有正派和馀派,其中以正派体系最接近预设目标;文学理论在各个时代、各个文体上的侧重点不同,宋词重本色雅化、尤重用典;宋词创作呈现出以文字为词、以才学为词和以议论为词趋向,这些都是雅正化的体现;宋词集注忠实原着、突出重点,傅干注坡词集腋成裘、有闻必录,陈元龙《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只注典故、其他概不涉及。

特色各不相同,思想却又一致,这是对宋词体系的阐释。唐宋诗学对宋词的影响体现在宋词雅化上,词的情感要符合诗歌雅正的标准,词的创作要符合诗歌才学化的法度,词的理论也是由诗学概念、思理和法度组成的。宋词雅化形成了“清空骚雅”的词风,这是继唐诗“沉鬱顿挫”之后又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文体风格。

本书是一个传统文学研究的课题,所採用的研究方法、选择的物件、引用的资料都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古代文学本身具有的文学体系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彰显。近年来,文学研究主张回归原生态、回归历史、回归真实,然时过境迁,这些愿望一去不再複返,但多几个维度、多几层观照、多几次验证,读懂历史遗留文献,还是可以做到的,所得结论也许更踏实。

Github | Docker | Proj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