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风云
公孙策著,2023年版着眼大唐中后期的乱局,讲述诗人们在动荡年代的生平遭遇与创作心境。还原千古诗篇的写作情境,再现真实立体的诗人生命,在诗歌与历史故事中找寻国人的文化基因。广雅出品
“故事里的中国”系列之五,学者刘勃、方志远推荐。唐诗+原典精华+注释。带你轻松读懂中国历史,领略典籍原貌。
【内容简介】
《唐诗风云》目光所及,从开元盛世到牛李党争,大唐政坛风起云涌,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不得不周旋于军阀、权臣、朋党、宦官之间,他们写下诗篇,也记录下大唐历史的多重面向。
李白的才华、豪迈与天真,遭遇李璘“三分天下”的荒诞野心;杜甫沉郁顿挫的“诗史”,与唐朝大张旗鼓的军事扩张形成鲜明对照;杜牧写下许多风流诗篇,靠政治与军事才能勉强立足;元稹和白居易真挚唱和,他们的友谊也经受了党争乱局的考验。
书中讲述了诗人们在动荡年代的生平遭遇与创作心境,还原千古诗篇的写作情境,再现真实立体的诗人生命。
【“故事里的中国”丛书简介】
“故事里的中国”丛书一套共7本,分7个主题,讲了近400个故事。书中故事的讲述以《吴越春秋》《史记》《左传》《资治通鉴》及几种“纪事本末”为依据,佐以《孙子兵法》《搜神记》《列女传》《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水经注》《三国演义》《世说新语》及“敦煌变文”等多种典籍。故事讲述、典籍节选与精妙评析穿插,补充历史课堂未尽的视角和细节。让读者在快意阅读的过程中,熟悉传统文化、重温历史脉络、提升语文能力。
公孙策致力于“讲故事”已经许多年,讲故事丝丝入扣,讲道理鞭辟入里。就算是初涉历史的年轻学生,或忙碌的社会人,也能在碎片时间里轻松读完这四百个故事。读懂中国历史,读懂典籍。
【本书亮点】
1. 以唐诗名篇为镜,映照“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前,大唐繁华强盛正处于巅峰,因何急转直下?大唐帝国又如何走向末路?本书通过描写一群才华洋溢、怀抱盛世理想、却处在动荡年代的诗人的生平遭遇与创作心境,展示了大唐政坛的风起云涌,为理解唐朝提供了史家之外的一种视角。借诗读史,以诗论人。
2. 还原唐诗写作的情景,记录大唐历史的多重面向。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写作背后都有特别的历史情景。比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背后是永王李璘叛乱;杜甫写“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背后是一次荒唐的科举;韩愈写“雪拥蓝关马不前”不仅牵扯藩镇割据,还与“八仙”之一韩湘子有关……读过这本书,不仅能了解唐诗背后的故事,而且更能与诗人共情。
3.原典精华,注释严谨,一边读历史,一边习古文。搭配选自《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等典籍的原文选段,采用和古籍一样的竖向排版,典雅疏朗,辅以严谨的注释。在读历史、品唐诗,领略典籍的原貌和古文的魅力。
4.人物生动,事件典型,丰富作文案例库。作者联系现代生活经验,在故事中穿插分析人物的境遇、品行与心理活动,做到以古为镜、以人为镜。方便我们在作文、演讲时信手拈来,化为己用。
5.将大历史分为一个个小故事,方便读者利用碎片时间阅读。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牛李党争等相互交织的复杂历史,被作者化作一个个小故事,每个故事两千字左右。同时,作者的文笔流畅生动,古雅平顺,读者可以利用课余、通勤等碎片时间完成轻松愉快的历史阅读。
【名家推荐】
历史故事常读常新、常讲常新。“故事里的中国”这套书讲中国的历史故事,作者公孙策先生立志把历史讲得既有用又有趣。他以《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为本,也不忽视正史之外的野史轶闻,着眼人物的成败因果和心理活动,力图讲出大历史的大视野和寓言的教育性、小说的人情味,希望在历史故事中找寻国人的文化基因。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 方志远
把史书中的故事提取出来,很方便作文时当案例库。台湾作者的旧文章,文字是平顺的,个别词句带些古意,而绝未受网文风格熏染,也正适合课余阅读。
——文史作者刘勃
【编辑推荐】
我们认识大唐,好像总是先看到文艺、学术、风格气度。读杜甫的诗,哪怕读到他笔下惨淡的真实生活,也首先被诗歌高超的修辞感动。读《祭侄文稿》,哪怕了解其背后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也首先被这幅书法作品的气势震撼。哪怕知道李白的打架斗殴经验,也首先与他诗歌的豪迈激越联系。好像先有文学艺术的大唐,而真实的大唐历史是诗歌的注脚。
公孙策先生的《唐诗风云》这本书刚好反过来,他把历史中的大唐放在前景,而文学艺术常常是诗人仕途的副产品。安史之乱爆发,皇帝离开京城,其他人蠢蠢欲动,李白恰好上了永王李璘的“贼船”,遂写几十首《永王东巡歌》;后来因为这次站错队获罪被流放,又写了《上三峡》;流放途中得到赦免,才有了我们倒背如流的《早发白帝城》。那为什么加入造反队伍这么大的罪都能获得赦免,则是多亏郭子仪说情。
郭子仪才是真正“改变历史”的那部分人,也是本书的一个关键人物,在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吐蕃入侵等大事件中,他都立下战功。跟着藩将捣乱的回纥军队一看郭令公来,都不打了,下马拜服。他也屡次被夺兵权,但下次朝廷有困难还是毫不犹豫地上马。这本书讲了很多郭子仪这样的人,包括《祭侄文稿》所祭的颜季明与其父颜杲卿,还有冲出重围搬救兵不成又冲回去与城池共存亡的南霁云,等等。他们的品行,夹在昏庸的皇室、野心勃勃的军阀、勾心斗角的权臣之间,与唐诗一样,对后人来说,有万丈光焰。我们看了就知道,历史本身的热血、沉郁、荒唐,有时比诗歌更甚。
除了在讲故事的同时赏析唐诗,书中还选取了《资治通鉴》、新旧《唐书》等史书中与本书故事有关的段落,同样辅以注释,我们在读故事、学历史的同时,顺便还温习了古汉语,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学历史、学语文、练习作文的参考。